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2020-06-05 00:00:00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内容简介

流通业好比一个国家的经济动脉,谁控制了流通业,谁就掌握了该国的经济命脉。因此,研究中国流通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全球化时代,许多闻所未闻的问题会展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本书突出了前沿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流通革命的历史演进,探讨了现代流通发展的趋势和理论内涵,对近年火暴的中国会展经济理论进行了观点综述。
本书强化了现实问题剖析,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现代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研究,还是产业层面的流通业规则,抑或是微观层面的顾客转换成本问题,都是我们透视的内容。
本书注重了政策分析制定,关注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问题,分析中国工商冲突的原因,探求治理路径与协调机制,客观评价当前国内消费形势,对如何增进中国消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目录

**部分 前沿理论
 近年中国流通前沿理论、现实问题与政策分析综述
 流通革命:历史演进、结构调整、组织创新及其现代化
 现代流通发展的趋势和理论内涵
 流通业成为“先导性产业”的约束条件和成长机制
 近年中国会展经济理论前沿观点综述
第二部分 现实问题
 现代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研究
 流通业规制:美日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顾客转换成本研究
第三部分 政策分析
 关于城乡二元商品市场格局及城乡商品市场和谐发展的探讨
 中国工商冲突的原因及协调机制研究
 渠道冲突频发原因及治理路径分析——以超市连锁公司与供应商关系为例
 影响商业地产的宏观因素与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消费形势与增进中国消费的政策建议
 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节选

**部分 前沿理论
  近年中国流通前沿理论、现实问题与政策分析综述
  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组织和出版理论前沿系列已经有四套面市,如今,摆在读者面前的是第五套丛书。为了更好地反映*近几年中国流通领域的研究状况,我们特在开篇采取综述的方式,对中国流通前沿理论、现实问题与政策分析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尽量展示学者们与实践者在中国流通领域的贡献。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完成这个任务,本身对笔者也是一个挑战,难免会有疏漏,因此,笔者广泛地与学术界的前辈进行了交流,与各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进行了沟通,特别是得到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回顾*近几年的研究状况,笔者感觉,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 中国流通研究内容逐步深人
中国的流通问题逐步改变“闭门造车”的局面,开始受到学术界、决策层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
(一)中国流通业如何在扩大内需中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构建中国消费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所有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流通业应当紧紧围绕扩大国内需求这条主线,构建中国消费政策体系,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对流通业地位认识的深化
从“十一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透露出:“中国追求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包括就业、教育、科技、环境保护、文化、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在内的社会发展也同样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意味着我们必须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避免失业激增,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激化及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徘徊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的状况,迎来经济长时期,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黄金发展时期。而大力发展服务业,其中现代流通业是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国的就业矛盾,而且有利于满足乡村广大农民的生活需要。应该说,中国流通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2.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重中之重
因此,充分发挥流通业的增进消费作用,显得日益重要。考虑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远未成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只能继续依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协同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角型架构”。现实的严峻状况在于:**驾马车:过度依赖投资,今后难以维系。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投资马车。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3年里,持续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目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而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却一路下降至5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第二驾马车:进一步扩大出口,面临困境。2005年,中国净出口接近1000亿美元,对GDP增长的贡献介于3%-4%,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充沛的动力。从不利的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节节攀升,外贸依存度由人世当年的32%上升到2008年80%的预计数。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同时,出口的大幅增长,伴随的是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从1979年到2004年8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664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15.96亿美元,影响中国约191亿美元产品出口。其案件之多、受影响出口金额之大,居各国前列。再者,进口资源依存度提高。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粗放型增长方式,本来中国国内资源已经紧张,因此,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目前,中国多种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如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35%、36%和46%,镍和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5%以上。此外,更为严重的是,与中国外贸光鲜的增幅曲线相对应,人世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单位利润却在一路下泄。以化纤印染布为例,每米出口毛利润已由4年前的0.11元下泄为0.03元。也就是说,出口价格战越惨烈,企业争份额、抢市场的拼劲越甚,出口价格就越低,呈典型的恶性循环状态。
现实的必然选择:第三驾马车——扩大内需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相对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中国的消费略显不足。造成消费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消费者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而更为核心的问题是,多年以来,中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增进消费的政策。
3.如何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和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震惊与关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2005年,从苏丹红到还原奶,从禽流感到保鲜膜,一切都与“病从口入”相关,一切都与“民生”相息。构建“和谐社会”,从字面理解,“和”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意味着人人能发言,因此,要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04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也于10月份正式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超市经营环境卫生标准》等多部有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案例流程法规的制定工作也正在加紧进行。构建销售终端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根据商务部*新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4.8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9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同期GDP增幅高2.5个百分点;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2002年的7.1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2万亿元,年均增长25%。如何把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带给全国人民成为中央政府当前的首要工作。新华网的编者按是如此评论2007年的:“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利民措施,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得到遏制,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显著加强。”
4.如何扩大农村消费的增长
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有望创1997年以来的*高水平。农民收入的提高为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奠定了市场基础,农资超市、连锁药店纷纷下乡,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农村市场建设获得关注。商务部积极倡导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一些企业纷纷响应,成为2005年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个亮点。当然,如何保证政府引导和企业市场化运作,防止政府过多包揽,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配机制,是今后必须认真思考与对待的问题。
 5.如何应对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尽管中国粮食生产已连续4年获得丰收,目前国内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库存充裕。随着国家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的落实,猪肉、食用油等供应量进一步增加。然而无论在中央党校的众多官员的调研还是在民众调研中,物价上涨毫无疑问地排列在**位。从国家统计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2007年11月份的CPl达到了6.9%,如今的通货膨胀与以往不同:是典型的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尤其是石油等原材料上涨迅猛,同时生活消费品方面的猪肉、豆油等上涨过猛,已经超越了企业正常运营和老百姓居家的承受能力。许多经济学家也王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确解读其严重性,实在让人为之担心。特别是,伴随着奥运会的来临,也必然推动消费品的上涨,这是历次奥运会的一个客观情况,无疑给已经通货膨胀的必需消费品雪上加霜。
(二)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如何评价外资进入流通业的影响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领域在股权、地域、店铺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这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在经过3年过渡期后,正式对外资全面开放。事实上,早在2004年4月,商务部就出台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为全面开放做出政策性安排,明确规定对商业利用外资工作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在这一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加快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扩张步伐。目前和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
如何客观评价外资进人中国流通业的利弊得失?
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是否存在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外资进入之后,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外资进入对中国的影响仅仅限于流通领域吗?是绝对市场份额,还是相对市场份额?是一般客户群,还是核心顾客群?
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是否需要进行规制?行业规制和竞争政策是近年来在西方比较热门的学科。比如,行业进入问题,行业集中度问题,垄断者之间合谋问题,掠夺性定价问题,等等。在中国,迫切的问题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是否有必要进行流通业的规制?如何规制?
外资零售业的进入是增加了本土的就业,还是击溃了更多的中小零售企业,使得本土的就业大幅度减少?这个问题沃尔玛在美国许多地方扩张过程中,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强烈抵制,这种现象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呢?
如何做大做强本土流通企业?2004年7月,商务部确定了中国流通领域重点培育的全国20家大型企业集团名单,上海百联、国美电器、浙江物产等20家企业名列其中。政府承诺对入围企业予以政策扶持。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零售市场的同时,加快了培育本土零售航母的步伐。民营零售企业此次跻身重点扶持名单,显示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2004年8月,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获国务院批准,通过股权行政划拨方式,收购**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并成为这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百联集团的重组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百联效应引发了北京、重庆等一些地方政府大规模进行行政性商业企业重组。但是,几年过去了,如今在排行榜上的企业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跨越成长的烦恼,实现做大更要做强,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反垄断法》,该法将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法之一,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制定反垄断法,对于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反垄断法包括了各国反垄断法一般所具备的主要内容,如被称为反垄断法律制度三大支柱的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同时也包括了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法律责任等。此外,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反垄断法对行政性垄断行为也做了禁止性规定。如今,《反垄断法》如何实施成为关注焦点。政府如何采取反垄断手段、推行鼓励公平竞争的政策,成为中外企业十分热切的话题。同时,人们也期望政府各相关部门,摆正位置,防止在反对经济垄断的同时,出现政府垄断或者行政权力部门垄断现象。
(三)研究界如何满足流通企业对理论界日益增长的需求
1.战略的研究
众所周知,在中外企业竞争中,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缺乏专业的人才,中国流通企业缺乏对战略的研究。针对中国零售人才紧缺的现状,为建立一支优秀的执业队伍,中国商业联合会培训部积极筹备开展零售店长资质认证培训的工作,在收集资料和大量积累的基础上,2006年4月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对如何切实推进零售店长资质培训认证进行了认真讨论,并且各位专家开始分头进行培训讲义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财贸所)负责《现代零售战略与管理》一书的编写工作,财贸所组织中青年研究人员成立了专门的编写组,分头设计框架,集中讨论,然后制订了详细的书稿框架,按照各自的研究经历与知识背景,进行了相对学科的分工。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在战略研究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更为准确地讲处于介绍国外研究状况,对照其他产业的研究探索流通产业的战略研究,空白点仍然很多。
  2.资本杠杆的研究
 比如,国美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游戏规则。2004年6月7日,通过中国鹏润收购国美65%股权,黄光裕将子公司国美变成了孙子公司,“中国鹏润”易名“国美电器”,国美成功借壳上市。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让人眼花缭乱,但在倒腾过程中,国美被收购部分的净资产价格却高得离奇,市盈率为49.4倍,而目前香港资本市场上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6倍左右,充分显示出了他高超的资本运作水平。黄光裕是用传统手段创造现代奇迹的零售业新贵。与2003年的18亿资产相比,2004年黄光裕的财富一下子增加了87亿元。
 ……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作者简介

宋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流通理论前沿(5)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09/24512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