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不局限于创业领域中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文献梳理,而是根据大学生新创企业发展实际,试着分析并回答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管理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提炼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研究发展脉络、确定研究主题的演化,抽象出新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是否可以通过教育、实践的方式将上述稳定性的特质让更多的人习得及推广开来,以期给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团队)、准备创业的创业者们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与实践 目录
**章导论
**节“互联网+”特质与大学生创业的缘起/00
一、新经济、商业模式与创业企业新形态的诞生/00
二、创业企业新形态与互联网原住民的网络互动/00
三、大学校园“场域”内的创业者特质/00
第二节“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近忧与远虑/00
一、成功创业or创业成功?新创企业能走多远/00
二、传统经营or成长为先?创业企业绩效选择的“两难”/00
三、创业胜任力的习得与培养:大学创业教育形式与效果/00
第三节新创业时代对话创业胜任力经典理论/00
一、创业领域融合式研究范式转移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创新/00
二、创业是相对的?创业胜任力结构和特性的动态发展与自适应/0
第四节基于“互联网+”背景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实践基因/0
一、创业胜任力:新创企业创业成功与创业绩效的聚焦点/0
二、从创业者到创业企业家:创业胜任力的分享与传播/0
三、创业教育回归初衷:创业企业家诞生于创新的环境氛围/0
第五节本书的研究设计/0
一、研究对象/0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0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0
第二章理论框架:“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节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
一、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
二、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
三、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
第二节“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结构特征/0
第三节“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0
第三章种子的诞生:初创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
**节初创期创业者(团队)创业胜任力结构特征/0
一、创业者个人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发现和创造机会/0
二、团队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敢拼敢闯/0
第二节初创期的创业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0
第三节初创期的创业实践: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曙光初见”/0
一、创业者学习日记:创业前期积淀/0
二、创业案例1——关键词:知识储备和学习/0
三、创业案例2——关键词:创业动机的产生/0
四、创业案例3——关键词:市场敏感度/0
五、创业案例4——关键词:坚韧/0
六、创业案例5——关键词:轻松还是严格/0
七、创业案例6——关键词:融资对创业企业的意义/0
八、创业伙伴分享:从认同到参与/0
第四章青苗的成长:生存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
**节生存期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胜任力结构特征/0
一、创业者个人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弥补短板与坚持到底/0
二、团队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0
第二节生存期的创业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0
第三节生存期创业实践: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互助”效应/0
一、创业者学习日记:置之死地而后生/0
二、创业案例7——关键词:敢于转型的魄力/0
三、创业案例8——关键词:失败的滋味不只有苦/0
四、创业案例9——关键词:以真诚赢得认可/
五、创业案例10——关键词: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
六、创业案例11——关键词:创业者专业领域胜任力/
七、创业伙伴分享:求变/
第五章果实的收获:发展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
**节发展期创业者(团队)创业胜任力结构特征/
一、创业者个人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领袖气质的淬炼与创业者影响力的形成/
二、团队创业胜任力关键要素:联盟与跨界创新产生的“累积”效应/
第二节发展期的创业胜任力结构与创业绩效/
第三节发展期创业实践: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扩散衍生”效应/
一、创业者学习日记:汇聚成长力量,青年创业者联盟/
二、创业案例12——关键词:互助与责任/
三、创业案例13——关键词:战略联盟/
四、创业伙伴分享:领袖魅力/
第六章新生态雏形:智能时代开启创业新格局
**节“交互”的市场或许是另一个新的创业蓝海/
第二节“深度创业”高胜任力水平者赢得时代/
第三节“创新与演化”重新定义的未来,下一个BAT或许已经诞生/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与实践 节选
**章导论在描述“互联网+”的众多特质中,关于其引领新经济范式和带动创新创业的描述十分突出。新经济范式必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新的商业模式往往诞生于技术革命,在技术与经济范式迭代衍生的过程中自然孕育出更多的市场机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次创业热潮均带动了经济增长。每次创业热潮在产生创业先锋为社会累积大量财富的同时,总能为推进社会进步和企业组织领域贡献精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00--00-与以往的自主创业不同,新经济背景下的自主创业带来了与创业企业相关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当互联网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部分,大数据时代的方法论已然对创业者思维产生了深刻影响,并由思维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想法和行为变化。对于机会型创业者,在把握互联网连接世界的属性和共享经济的创业模式、积极创新创业的同时,还应理性审视新创业环境产生的新方法论,才能引导创业企业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 “互联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引发的创新创业热潮特征、内在驱动力必然不同于之前,传统创业领域研究的理论背景和适应性在新的创业时代遭遇挑战。新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成为机会型创业者的主体,如何引导这群年轻的创业者理性创业,尽可能地减少和规避创业的负面因素影响及风险? 由于创业胜任力相关研究已非常成熟,且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也有相当丰硕的成果,本书不局限于创业领域中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文献梳理,而是根据大学生新创企业发展实际,试着分析并回答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教育管理中所提出的上述问题。通过提炼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发展脉络、主题演化,抽象出新的创业环境 (“互联网+”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是否可以通过教育、实践的方式将上述稳定性的特质(特征)让更多的人习得及推广开来,以期给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团队)、准备创业的创业者们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章导论??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与实践书中借鉴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创业企业类型的划分方式,将新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企业分为“新兴产业互联网创业企业”和“传统产业互联网化转型企业”两种(王一涛等,2013);以互联网创业成功企业(如Google、阿里巴巴等)为参照,将新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企业分为创立、成长到发展三个阶段;以经典创业胜任力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创业者(团队)完成创业任务所需的胜任力特征,从经营性绩效、成长性绩效两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创业绩效内涵,形成针对“互联网+”这个特定情境下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理论框架;*后,根据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阶段,提炼出研究对象表现出的整体胜任力特征,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创业任务开展案例研究,验证了基于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大学生创业者(团队)胜任力及创业绩效演进式发展的研究结论。 **节“互联网+”特质与大学生创业的缘起〖1〗一、新经济、商业模式与创业企业新形态的诞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林毅夫,2013)。林毅夫:“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1期,第4—5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对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做出前瞻性的战略判断,定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继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后,以创新超越、主动调试为特征的新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在“以新经济引领新常态”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新经济是*具成长力和增长力的经济,能够弥合地区差异,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和协同发展。张瑞杰:“专家聚焦新经济:只有新经济才能强中国”,《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13期,第40—45页。 回顾人类发展的近现代史,以工业革命为序幕拉开的文明进程,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生产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奠定了供给决定需求的商业模式。步入信息时代,产业链与IT技术乃至行业的深度融合,消费者获取信息来源的渠道和资源路径多样化,生产厂家与消费者间的信息壁垒被打通,在市场饱和度极高的情况下,基于网络“反向定制”的消费者群体力量逐渐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甚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成为决定性力量(吴军,2016)。 当互联网技术特征(开放式、分布式、对等性)映射到组织管理中,颠覆了传统“科层制”组织结构,组织边界变得模糊,组织结构形态表现出演化模式下的“自组织”适应特征,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正日益被众多创业企业推崇的“零管理”模式正是这种自组织演化结构的现实运用。在这种组织模式内,没有上、下层级之分,企业成为由同一价值观驱动的行为自觉者的集合,每个人都是集合内的“有机元素”,他们与组织的关系不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演变为基于共同成长的“联盟”关系,联盟内成员热衷于寻找工作本身的动力和带给他们的成长,在个人成长的同时,组织获得的往往是超出预期的收益。 二、创业企业新形态与互联网原住民的网络互动 ……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汤敏女,汉族,四川安岳人,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生,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李璞男,汉族,四川渠县人,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成都市教育辅助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理事,从事人才测评、人才职业化和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研究。 余梦铷女,蒙古族,四川西昌人,成都理工大学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昕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讲师,成都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创新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