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李先军*的《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在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将中小企业纳入治理结构的研究体系内,并从一般意义上界定了企业治理结构。企业作为资本和劳动合作的产物,不同的所有者在合作过程中必然面临对不同资本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不同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设立正式的治理结构来解决治理问题是不必要的和不经济的,应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选择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及解决方式。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显*的影响,且不同的制度环境要素的影响机制不同,不同的制度环境共同作用于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并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是对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要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必须关注制度环境变化,尤其是从供给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辨析及界定
一、中小企业
二、治理与治理结构
三、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节 治理结构相关研究综述
一、公司治理的研究轨迹
二、对治理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式的研究
三、对治理结构各构成要素的研究
四、对治理结构及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五、述评
第二节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内涵
一、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再定义
二、中小企业产权结构
三、中小企业激励约束结构
第三节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
一、产权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激励约束结构的主要特征
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现状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节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及治理结构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态势
二、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兼与大企业的比较
一、样本选择
二、对样本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框架
三、产权结构比较
四、激励约束结构比较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及主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结
第四章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研究
**节 现阶段我国制度环境特征
一、政治法律制度环境
二、经济及市场制度环境
三、社会文化制度环境
四、技术制度环境
第二节 制度环境之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研究
一、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强制性影响
二、经济及市场制度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竞争性作用
三、社会文化制度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化性影响
四、技术制度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外化性作用
第三节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问题
一、政治法律制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经济及市场制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社会文化制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技术制度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借鉴
**节 市场竞争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自治化”
一、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
二、产品市场对中小企业间治理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
第二节 政治法律等外部力量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一、立法是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形成的法律依据
二、专门管理机构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三、社会中介机构是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的重要力量
第三节 社会文化制度是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国际差异的内在因素 一、部分国家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文化特征
二、影响不同国家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社会文化因素解释
第四节 技术驱动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全球趋势
一、技术制度环境的当前趋势及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二、技术制度环境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新变化
小结
第六章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研究
**节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并营造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一、在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下促进产权的有效保护
二、加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法律建设
三、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第二节 加强经济及市场建设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一、推动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主体建设
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资本的有效合作
三、发挥竞争在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完善法治和诚信的社会文化
一、强化法治的宣传和教育
二、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第四节 促进技术因素在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中的运用
一、将技术治理作为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各主体的治理积极性
三、发挥网络对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第五节 注重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持续改进
一、重新审视企业目标
二、完善企业内部产权体系建设
三、促进双边和多边治理模式的发展
四、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五、推动中小企业自治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