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研究 本书特色
《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研究》以我国2004—2006年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等相关命题予以系统检验。《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研究》基于终极控制人视角下的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治理,进一步改善公司外部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研究 目录
1 序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2 股权融资成本研究:文献回顾及述评
2.1 股权融资成本度量模型的演进
2.1.1 股利贴现模型(ddm)
2.1.2 剩余盈利贴现模型(rim)
2.1.3 盈余价格比模型(e/p)
2.1.4 本书关于股权融资成本度量模型的选择
2.2 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述评
2.2.1 公司层面影响因素
2.2.2 公司外部影响因素
2.2.3 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相结合的研究
2.2.4 结论与启示
3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股权融资成本
3.1.2 终极控制人
3.1.3 治理环境
3.2 终极控制人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相关理论基础溯源
3.2.1 产权理论
3.2.2 委托―代理理论
3.3 终极控制人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透视:不同理论视角
3.3.1 终极控制人影响股权融资成本的根源――产权侵占:产权理论视角
3.3.2 两类代理冲突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
3.3.3 抑制终极控制人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负面影响的途径
4 终极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4.3 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两权分离、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分析
4.3.3 终极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结果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研究结论
5 终极人控制、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5.3 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分析
5.3.3 治理环境、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结论及启示
6 终极人控制、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
6.1.2 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
6.1.3 终极控制人性质、管理者权力及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样本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1 变量估算结果和描述性统计
6.3.2 终极人控制、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结果
6.3.3 终极控制人性质、管理者权力及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回归结果
6.3.4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结论及启示
7 治理环境、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7.3 实证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检验
7.3.2 检验模型的回归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结论及启示
8 研究结论及其他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2.1 优化股权结构,发展相互制衡的股权模式
8.2.2 进一步完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其治理效应
8.2.3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监管,完善我国法制建设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基于终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研究 作者简介
魏卉,1976年2月生于新疆奇台县,管理学博士。现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讲师,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司治理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司财务、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财政部2011年全国会计重点研究课题1项,主持、参与其他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十余项;至今已在《经济研究》、
《南方经济》、《经济与管理研究》、《财贸研究》等重点核心刊物(CSSCI)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