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暗战 本书特色
本书源起于对日益严峻的热钱涌入形式所引起的思考。全书由5部分构成:由热钱定义及流入渠道而起,分别从股市、楼市和商品市场着手分析热钱攫利的手法及其危害,*后总结了我国历年来阻击热钱的艰辛过程,并就目前我国通胀预期强烈的情况提出中国人的个人财富保卫方略。
热钱暗战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紧紧围绕社会各界对热钱流动*关心的环节展开,本书不回避热钱研究的难点,针对热钱的有关重要性问题展开分析,明显是有其独特的视角;本书对此问题详细的分类及分析是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资金在我国大陆异常流动》课题组深入研究热钱的方方面面后谨慎总结而成,立足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不仅从宏观把握大势走向,而且从细微处呈现一个纷繁复杂的热钱王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为摒弃宣科式的说教,本书融入了大量的纪实性案例及知识链接,并采用普通群众易于理解的趣味性语言,为读者带去轻松享受的阅读感受。其四,把握时势,理论兼具现实。从现实出发,紧扣写作主线,不仅从理论角度论证观点,而且结合大量实例来阐述内容。
热钱暗战 目录
**部分 热钱概述
一、揭开热钱的神秘面纱
(一)热钱定义的口舌之争
(二)把脉热钱张力
二、热钱,盗亦有道
(一)缘何热钱选择中国内地
(二)热钱流人中国内地轨迹追踪
三、热钱规模令人咋舌
第二部分 股票市场里的热钱
一、热钱为何屯兵中国股票市场
(一)风景这边独好,吸引热钱滚滚而人
(二)热钱狂舞中国股票市场
二、双面热钱在股票市场中的翻云覆雨
(一)热钱的流入途径——掌握热钱的进场步骤
(二)探究热钱流向风向标——掌握热钱进场时间
热钱暗战 节选
《热钱暗战》由5部分构成:由热钱定义及流入渠道而起,分别从股市、楼市和商品市场着手分析热钱攫利的手法及其危害,*后总结了我国历年来阻击热钱的艰辛过程,并就目前我国通胀预期强烈的情况提出中国人的个人财富保卫方略。相对此类其他书籍而言,《热钱暗战》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专著热钱。全书内容紧紧围绕社会各界对热钱流动*关心的环节展开。目前国内专写热钱的书籍几乎没有,仅有的一些有关热钱的书籍只是以热钱的某个方面进行探索,或就媒体报道热钱的文章进行编辑或汇编论文集。《热钱暗战》不回避热钱研究的难点,针对热钱的有关重要性问题展开分析,明显是有其独特的视角。其二,分门别类,阐述明晰。以往书籍,大凡专著于热钱,都无疑避开其细枝末节,转而从宏观方向把握。由于热钱具有极强的投机性,其流入渠道也千变万化,所以要详细阐述实属不易。《热钱暗战》对此问题详细的分类及分析是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资金在我国大陆异常流动》课题组深入研究热钱的方方面面后谨慎总结而成,立足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不仅从宏观把握大势走向,而且从细微处呈现一个纷繁复杂的热钱王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其三,立足大众,生动有趣。为摒弃宣科式的说教,《热钱暗战》融入了大量的纪实性案例及知识链接,并采用普通群众易于理解的趣味性语言,为读者带去轻松享受的阅读感受。其四,把握时势,理论兼具现实。从现实出发,紧扣写作主线,不仅从理论角度论证观点,而且结合大量实例来阐述内容。
热钱暗战 相关资料
黎友焕是目前为止中国官方唯一委托调查地下铁庄活动的学者,他的热钱和地下钱庄报告是中国官方制定汇率政策的要依据。
——(imam)
2010年11月5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为应对国际热钱要筑一个“池子”将其一起来,防止热铁流入实体经济。对此知名热钱研究专家黎友焕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既然是合法途径进入,无从区分,又该如何去“总量对冲”呢?至于筑“池子”圈钱,亦未必就能“圈住”,因为热钱都是逐利的,哪里收益高就漉向哪里。
——《羊城晚报》
热钱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统计考量热钱的指标体系难以构建。2008年10月份以来,热铁流动的趋势与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的关联系数达到0.81,与深圳证券综合指数的关联系数达到0.84。研究表明,热铁流动与股市和房市的价格走势相关性相当明显。近期大蒜等商品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也主要是热钱在炒作。
——凤凰电视台“世纪大讲堂”
首先可统计的那部份是否有热钱,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这几年在考察地下钱庄的运作方式的时侯,地下钱庄把对外贸易作为量大的跨境流动资金的第一渠道,外商投资这一块也是地下钱庄常用的一个主要渠道之一,那么就等于我们可计算的以为是合法的所谓的贸易所得和外商投资,这一块也存在很大成分的热钱。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目前潜伏在房地产行业的热钱数量非常庞大,楼市泡沫为这些热钱提供了舒适的温床。但这些热钱在近期突然发现自身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目前,热钱流出房地产行业的迹象很明显,这些热铁将在2—3个月时间内切换至股市,而未来的股市将逐渐感受到热铁流入带来的充沛资金供给。
——《证券时报》
热钱暗战 作者简介
黎友焕,1971年7月生,广东汕尾人。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企业社会责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学、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2003—2005年曾在英国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作高级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主持各级领导、政府委托课题和其他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以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3项,参与各级领导、政府委托课题和其他各类横向课题30多项,多次应邀出席省部级领导参加的决策咨询会。出版个人专著16种,合作出版专著8种,主编各类书籍2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一半以上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或核心期刊。接受各类媒体采访超过2000次。
成果先后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优秀奖”(2004年)、广东省政府2004—200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广东省政府2006—200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尤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8年)、第二届广东省优秀出版奖(图书奖)(200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