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 本书特色
《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是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 目录
第1章 HSE管理体系概述1.1 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1.2 中国石油企业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发展阶段1.2.1 经验管理阶段1.2.2 制度管理阶段1.2.3 体系管理阶段1.2.4 安全文化阶段1.3 HSE管理体系的特点1.4 HSE管理的目的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九项原则1.6 HSE管理体系意义第2章 HSE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2.1 事故因果理论2.1.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2.1.2 轨迹交叉理论2.1.3 能量转移理论2.1.4 事故法则2.2 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2.2.1 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2.2.2 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2.2.3 安全管理缺陷(6方面)2.3 危害因素分类2.3.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3.2 有害的环境因素的类别2.4 危害因素辨识2.4.1 危害因素辨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2.4.2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运用事例2.4.3 环境因素的识别2.5 风险评价2.5.1 评价单元的划分2.5.2 评价方法选用2.6 健康安全对策措施2.6.1 安全对策措施制定的原则、要求2.6.2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概要2.6.3 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2.6.4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2.6.5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2.6.6 机械伤害防护措施2.6.7 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6.8 安全信息的使用2.6.9 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2.6.10 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对策措施2.6.11 安全色、安全标志2.6.12 贮运安全对策措施2.6.13 焊割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2.6.14 防腐蚀对策措施2.6.15 产品及生产设备的选用2.6.16 采暖、通风、照明、采光2.6.17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2.7 环境因素控制技术选用2.7.1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2.7.2 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2.7.3 废水处理技术_2.7.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2.7.5 噪声控制技术第3章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理解与运用3.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3.1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MS)3.3.2 健康3.3.3 安全3.3.4 环境3.3.5 公司3.3.6 组织3.3.7 事故3.3.8 事件3.3.9 危害因素(或危险源)3.3.10 重大危险源3.3.11 危险源辨识(有害因素辨识)3.3.12 事故隐患3.3.13 风险3.3.14 风险评价3.3.15 可容许风险3.3.16 环境因素3.3.17 环境影响3.3.18 环境影响评价3.3.19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3.3.20 目标3.3.21 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3.3.22 管理方案3.3.23 “两书一表”3.3.24 过程3.3.25 产品3.3.26 顾客3.3.27 相关方3.3.28 供应方(供方)或承包方3.3.29 文件3.3.30 程序3.3.31 内部审核3.3.32 不符合3.3.33 持续改进3.3.34 纠正3.3.35 纠正措施3.3.36 事故预防3.3.37 预防措施3.3.38 绩效(业绩)3.3.39 记录3.3.40 管理评审3.3.41 清洁生产3.3.42 清洁生产审计3.3.43 清洁生产方案3.3.44 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3.3.45 关键岗位人员3.3.46 “四不放过”3.3.47 集团公司关于事故处理的新“四不放过”3.3.48 反“三违”3.3.49 “反违章 禁令”3.3.50 “三同时”3.3.51 “三不伤害”3.3.52 “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3.3.53 HSE文化3.3.54 本质安全3.3.55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3.3.56 社区3.3.57 公共关系3.3.58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3.3.59 可持续发展3.3.60 人文精神3.4 总要求3.5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3.5.1 领导和承诺3.5.2 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3.5.3 策划3.5.4 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3.5.5 实施和运行3.5.6 检查和纠正措施3.5.7 管理评审参考文献
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 节选
《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主要讲述了HSE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及其要素的理解和运用,书中列出了大量可作为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范例的案例、公司文件、图表,能直接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可供从事HSE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行业职工的学习和参考用书。
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 相关资料
插图:2)显示器的布置当信号和显示器的数量较多时,在安全、准确、迅速的原则下,应根据其功能和显示的种类不同,根据工艺流程、重要程度和使用频度的要求,适应人的视觉习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优先顺序,布置在操作者视距和听力的最佳范围内;还可依据过程的机能、测定种类等划分为若干部分顺序排列。3)显示器的数量信号和显示器的种类与数量应符合信息的特性,要少而精,不可过多、过滥,提供的信息量应控制在不超过人能接受的生理负荷限度内;信号显示的变化速率和方向应与主信息源变化的速率和方向相一致。4)危险信号和报警装置对安全性有重大影响的危险信号和报警装置,应配置在机械设备相应的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部位,优先采用声、光组合信号,其强度、对比性要明显区别并突出于其他信号。报警装置应与相关的操纵器构成一个整体或紧密相连。2.6.7.3 工作位置的安全性确定操作者在机械上的作业区设计时,考虑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布置机械设备上直接由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包括各种显示器、操纵器、照明器),以及创造良好的与人的劳动姿势有关的工作空间、工作椅、作业面等条件,防止产生疲劳和发生事故。(1)工作空间。对机械工作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工作过程中对人身体所产生的约束条件,其工作空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有合乎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的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在意外情况下能避让的空间和健康安全通道。必要时提供工作室,以防御外界的有害作用,保证操作者不受存在的危险(如灼热、气温、通风不良、视野、噪声、振动、上方落物)的伤害。工作室及装潢所用材料必须是耐燃的,有紧急逃难措施,视野良好。保证司机在无任何危险情况下进行机械操作。(2)工作台面。工作高度应适合于操作者的身体测量参数及所要完成的工作类型。工作面或工作台应能满足健康安全、舒适的身体姿势;可使身休躯干挺直、舒展得开,身体重量能适当地得到支承;各种操作器应布置在人的相应器官功能可及的范围内。(3)座位装置。座位结构及尺寸应符合人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功能的发挥,高低可调,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其固定须能承受相应载荷时不破坏,应将振动降低到合理的最低程度并满足工作需要和舒适的要求。(4)良好的视野。操作者应在操作位置直接看到或通过监控装置了解到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