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2020-06-10 00:00:00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上篇20世纪西方的管理科学、20世纪中国的管理变迁。系统介绍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从管理的角度看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等。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目录

前言
上篇 20世纪西方的管理科学
 **部分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科学管理的前夜——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的诞生
 第二部分 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行为科学之滥觞
  二、**朵浪花——霍桑实验
  三、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与传播
  四、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五、行为科学理论中的人性解释
  六、行为科学理论中的个体行为研究
  七、行为科学理论中的群体与组织行为研究
  八、行为科学理论中的领导研究
 第三部分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
  一、枝蔓缠绕:1961年孔茨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二、山花烂漫:1980年孔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三、亡羊补牢:需要的评价
  四、管理丛林中的奇葩:巴纳德、德鲁克、西蒙
  五、简要的评价
 第四部分 从管理的角度看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一、溯源穷流求根本——日本式管理的核心
  二、文化制胜——企业文化研究的风潮
  三、从大规模到精益:生产管理形式的变革
  四、有创造力的战略思考艺术
  五、世纪末的谜团
 第五部分 管理科学的新进展——世纪之交的竞争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号角
  二、组织变革的管理
  三、学习型组织
  四、组织再造
  五、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六、“风的方向”——管理时尚的研究
 上篇的结语
下篇 20世纪中国的管理变迁
 第六部分 1900一1949年中国的企业管理
  一、中国近代的社会特征
  二、中国近代的企业管理
  三、简单的结论 
 第七部分 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及管理
  一、革命根据地工业的形成
  二、革命根据地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
  三、革命根据地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四、简要评论
 第八部分 1949—1966年中国的企业管理
  一、新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的大背景
  二、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阶段
  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四、简要的评论
 第九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科学化管理的启蒙:1978年至1984年
  二、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阶段:1985年至1992年
  三、中西融合阶段:1993年至2001年
  四、与国际接轨阶段:2002年至今
  五、简要评论
 下篇的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节选

上篇 20世纪西方的管理科学
  **部分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
科学管理阶段,也被称为古典管理阶段,是管理科学发展的**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期。在这一阶段*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经过这一时期人们的努力,企业里的管理工作从经验逐渐上升为一门科学,有了其基本的概念、定义、原则和实施的方法。特别重要的是,与其他科学一样,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始被人们认识到可以通过教育进行传授。
一、科学管理的前夜——早期的管理思想
与任何科学发展的过程一样,管理科学的发展也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样的回归反复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们的管理活动可追溯至很远很远,但管理科学理论的确立却仅仅只是近百年的事。
(一)管理活动的出现与管理思想的形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充分诠释了人类能够统治地球万物的潜在规则。在苟子《王制篇》的论述中就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苟子说道:“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可以想象,当我们的祖先刚从树上跳下,开始行走之时,就面临着禽兽的攻击、自然的磨砺,为抗击禽兽的攻击、经历自然的磨砺,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人类的智慧进行群聚,以共同的智慧和力量来抵御可能伤害他们的一切。也可以想象,就是在这群聚的过程中,必然就会产生人们群聚的首领,首领的安排、组织、分工和分配,这些后来被人们视为基本的管理职能也就出现了。所以可以认为,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的出现同步。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和与此有关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传统的管理活动、思想与现代的管理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历史分野在于产业革命的出现,因为正如前言中所提到的,产业革命创造了适应它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这一组织形式,而正是这类组织的出现创造了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因为在产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宗教活动、军队管理和治国施政上。
例如,在古老的中国,军事管理、治国施政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抽象的思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夫?吾以此观之,胜算见矣。”我们都知道这段话出之于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而充满着管理分层思想,强调制度建设的“臣光日: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我们也都知道这段话出之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治国、治军的瑰宝。
又如,可以在圣经中看到这样的一段故事,摩西的岳父耶罗斯对他讲:“你这种做事的方式不对头,你会累垮的。你承担的事情太繁重,光靠你个人是完不成的。现在你听我说,我要给你一个建议……你应当从百姓中挑选出能干的人,封他们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让他们审理百姓的各种案件。凡是大事呈报到你这里,所有的小事由他们去裁决,这样他们会替你分担许多容易处理的琐事。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事,这是上帝的旨意,那么你就能在位长久,所有的百姓将安居乐业。”这一经典的故事就充分地表述了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分权、授权、层级和权限划分的问题。
  在古老的埃及建立了以法老为*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国家。为了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法老设章了宰相,由法老掌管宗教,社会事务交给宰相管理。这明显具有分权的含义。宰相是当时社会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决策者。在宰相下面设有复杂的官僚机构,由它来衡量尼罗河水位上涨的情况,由它来预测农业收成和国家总收入,将这些收入分配给各政府部门,管理全国的工商业。古埃及人凭借先进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了金字塔、尼罗河水利工程修建的人间奇迹。
  古罗马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历史上显耀世界的国家,其统治延续了几个世纪。而罗马帝国的巩固,主要依靠的是严格的体制与权力层次,以及与各军政机构之间的具体分工。罗马帝国在法制和分权制方面的卓越贡献,为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建设,立法与司法的分权制都树立了典范。
  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始出现在自己的家园——地球时,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就开始萌芽了。为了克服稀缺资源和敌对自然环境给自身带来的威胁,我们的祖先就萌发了建立经济、政治、社会组织的需求。而有组织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当时相对弱小的人类战胜严峻的自然环境,促进有限资源的分配、使用,管理活动也就自然地随之而产生和发展了。
  当人类进入18世纪60年代,凭借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峡,可以悠然自得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科学作为生产力,迅猛地推动着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机器取代人工的重大生产形式变革。机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传统的工业生产作坊形式一跃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工厂,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以现代工业生产为特征的工厂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如在以机器运转为特征的高速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均衡性?在产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标准化,保证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何在生产的过程、技术的标准、产品的质量都实现了标准化后,实现人与工作的规范统一?又如何在需要大量投资购置机器时避免由此而产生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工厂这类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社会组织形式,就根本难以和不可能简单地套用人类在几千年自我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宗教、国家行政和军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一问题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雷恩(Daniel Wren)所揭示的:“正在兴起的工厂制度所提出的管理问题同以前所碰到的问题完全不同。天主教会能够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军队能够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政府机构可以不必对付竞争或获取利润而展开工作。可是,新工厂制度下的管理人员却不能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办法来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对这段话的含义我们是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的。当我们满足于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管理思想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与现代企业运作的冲突和不适应,是否考虑了这种盲目的借鉴和无意识的延伸会影响到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性的理解和把握。
社会发展的现实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人类也为回答现实的问题,开始了对适应新型社会组织工厂管理工作的研究。这是人类历史上**次从科学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对管理进行总结和研究,管理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开始诞生了。由于企业这类组织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更难实施有效的管理把握自己,企业这类社会组织也不可能凭借如同军队的“权力结构”、“命令”和宗教的“教义”、“虔诚”来统帅企业的成员,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虽然人们自发地运用了一些管理的思想、方法,以帮助自我的生存和发展,人们也在国家政权建设、军队训练与战斗和宗教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并结合各类组织的特点,建立了一些理论和适应组织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但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抽象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却是近一百多年的事情。对管理思想的这一演变过程进行如此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学习管理知识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随着资本义社会的发展,随着企业缉织形态的变化,以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出现种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图1-1就概括地反映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各个阶段包含的流派情况。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家
  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从产业革命出现的18世纪中下叶起,就有许多人开始关注产业革命带来的工厂管理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人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
1.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欧文被人们称为“一位
自相矛盾的人物”。他本人既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企业家,又是一位试图阻止资本主义社会罪恶扩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在当企业家时,十分了解认真、仔细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在这认真的工作中学会了管理。在工厂的现场,他用不同的四种颜色作为对职工评价的标志,并把它们分别挂在工人工作的机器上,用以鼓励先进,批评落后。他也懂得理解人的重要性,认为把钱用于改善劳动的话,会得到更大的回报。他曾猛烈地抨击过教会,提出过禁止雇用10岁以下儿童的法案,还在美国创办合作社以实现自己设计的变革方案,但这种种做法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失败。
2.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年):巴贝奇是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在人类管理思想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十分推崇工厂中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劳动分工会因操作简单化、原料的节省、时间的节约、注意力的集中和技术更易改进而大大提高效率,他也了解到企业规模变大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利用,大力宣传协调工人与工厂主的利益,提供新的刺激方法,会有利于工人与工厂主双方的利益,并有利于工厂效率的提高。巴贝奇还在作业操作、技术选择、工序成本上进行运筹学的分析与研究。巴贝奇在数学上也极有天赋,在1822年,30岁的巴贝奇就通过10年的努力,设计、制造了世界上**台运算精度达到了6位小数的机械计算器——差分机。
3.亚当•斯密(1723—1790年):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斯密在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对管理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观点是,把人类利己主义本性作为经济研究的前提,把经济现象看成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经济人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对科学管理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人假设。而这一假设就直接影响了管理科学初期理论的基础。他曾关注过英国工厂中带来的积极成果,推崇工厂中的分工。他指出:“劳动生产力上*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并举例说,扣针的制作工艺可分为18道工序,若生产扣针的10个工人进行严密的分工,一天能做48000枚扣针;而由一个工人操作,完成整个加工过程,有时则一枚也生产不出来。斯密的分工(后他又引申到社会的分工)理论,对企业的现场管理,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作者简介

谭力文,1948年10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科负责人,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世纪的管理科学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12/24873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