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管理会计

  2020-06-10 00:00:00  

管理会计 本书特色

体现企业会计新准则: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到财务报告。介绍会计信息系统:从手工账、电脑账到企业信息系统。注重情景式教学:从案例引导、内容阐释、习题设置到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 内容简介

《管理会计》教材是根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并在吸收“管理会计”的*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并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结构体系完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结构的具体编排过程中,根据“管理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层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每章之前编排了内容要点及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就了解要讲述的内容及应当达到的目标;在编排每章的具体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实际出发,设计了许多与内容配套的例题和知识链接;在每章之后,为了便于学生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安排了案例与思考、本章小节、关键术语等项目。

管理会计 目录

**章 绪论
 **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
**节 成本及其分类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第二节 保本分析
第三节 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第四节 安全边际与保本点的作业率
第四章 预测分析
**节 预测分析概述
第二节 销售预测
第三节 利润预测
第四节 成本预测与资金预测
第五章 短期经营决策
 **节 短期经营决策概述
 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生产决策分析
 第四节 定价决策方法
 第五节 存货决策方法
第六章 长期投资决策
**节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第二节 长期投资决策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第三节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应用
第七章 全面预算
**节 全面预算概述
第二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 预算编制的特殊方法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节 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
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第三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 责任会计
**节 责任会计概述
第二节 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第三节 责任预算与责任报告
第四节 内部转移价格
第十章 作业成本计算法
**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概述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作业成本的计算
附表一 复利终值系数表
附表二 复利现值系数表
附表三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表
附表四 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表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 节选

**章 绪论
内容要点及学习目标:本章旨在解决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本章对于以后各章的内容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本章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证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理论发展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得这种要求得以实现。与此相对应,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合伙经营、股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相继出现,企业的所有者逐渐将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专门的管理阶层(职业经理人)。为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满足各有关方面(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等)关心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欲望,需要编制会计报表,于是形成了近代会计。20世纪初,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因此,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大限度的利润。
  (二)经济理论的发展
 在此阶段,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古典组织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形成影响很大。代表性的学派有:
1.官僚学派。官僚学派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于20世纪初创立的,强调的是一个正式的、机械性的组织结构,由组织中的统治集团实行控制。这种控制的实现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1)劳动分工;(2)规范化的权力体制;(3)经营过程的规划与标准;(4)工作责任的详细说明。韦伯从正式的和技术的观点将官僚体制描述为管理复杂组织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
2.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由泰罗创立,该学派理论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并认为:对于完成每项工作来说总存在一个“*佳途径”,管理的职责在于为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选拔*适合于该项工作的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并用*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同时,假设工人只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如果工人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大化、*有效率的话,他就会得到*大的报酬。
为了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泰罗在诸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认为可以实现并且*有效率的标准化操作方法,并以此方法训练全体工人,从而制定出较高的标准。标准制定后,要求工人严格遵照执行,不允许浪费的存在。为了使工人完成较高的标准,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对工人使用的工具、机械、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3.行政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强调的重点不是经营水平的*大效率问题,而是注重组织内较高一级的管理问题。20世纪20年代,法约尔发展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强调劳动分工、个人权责的明确划分、命令与纪律、集权以及个人的首创精神与集体团结精神。20世纪60年代,该学派又进一步发展出金字塔组织结构学说、管理控制跨度的限制、平行协调与工人参与,以及权力的上下分派以保证下属人员愿意接受管理权威等理论。斯隆将协调分权的概念加以公式化,说明经营活动的分权化与政策决策的集权化是组织管理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
古典学派的一个*大缺陷在于其侧重点放在“没有人的组织上”,强调的是“机器模型”,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因素。同时,他们也认为完成任何一件工作都有一个*佳途径,并以此引出一系列管理问题。该学派的优点在于强调了正式机构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理论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管理会计的形成
 古典组织理论特别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在这个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标准成本;2.预算控制;3.差异分析。
  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获利能力普遍下降。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化:
1.广泛推行职能管理,利用行为科学的*新研究成果来改善人际关系,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励职工提高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
  2.产品生产从重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为按顾客要求进行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加强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的日常控制和考评工作。
 4.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量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二)管理理论的迅速发展
为适应企业管理重心由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西方管理理论有了迅速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行为科学。
2.系统理论。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丰富,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
在此期间,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以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管理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随着各种决策、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引入会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为主要特征并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其主要内容包括:1.预测;2.决策;3.预算;4.控制;5.考核和评价。
  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20世纪7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理论
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准确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的计划必须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础,更加留心市场变化的动态,更加密切关注竞争对手。与此相适应,战略管理的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确立企业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全部内外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战略的评估和控制。战略制定的关键是在不断地审视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寻找一个能够运用优势、抓住机会、弱化劣势和避免、缓和威胁的战略;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将企业战略具体化,使之在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上有所保障;战略评估和控制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将有关信息反馈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以便企业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点。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于1981年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侧重于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收集竞争对手关于市场份额、定价、成本、产量等方面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份额的评估;战略预算的编制;竞争地位的变化研究等。
20世纪80年代,西方会计界人士提出,既然战略管理会计源于企业未来战略管理,那么,不同的企业战略所要求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比如,1978年,迈尔斯和斯诺按照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所持的不同战略,把企业分为四类:防卫者——一般选择需求量不大且稳定的产品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由于市场相对稳定,企业专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开拓者——时刻寻找市场机会以求发展,对它们来说,灵活性比效率、利润率更重要;分析者——是前两者的结合,在主要生产传统产品的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顾客;被动者——不能有效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在竞争中往往以失败告终。
  ……

管理会计

http://www.00-edu.com/tushu/3/2020-06-12/248923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