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内容简介
企业目标与战略由单纯追求当前的利润转向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三重基线)的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出现是20世纪中期至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和企业发展史上*具标志性的事件。本书从历史和经济学角度剖析了这一标志性事件是生力高度发展、环境负荷已近临界、社会利益亟需调整、人类生存压力增加的必然结果,而全球化也使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书中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和原则,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参考国际推荐的通用标准提出了三重基线的框架设计和指标体系。本书系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法律基础、第三方认证、道琼斯绩效衡量指数与市场推介,以及战略管理系统的建立问题。*后介绍了对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调研成果和动力机制的国内外比较。
本书视野开阔、注重实际,是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深入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开展实际工作的**书目,同时本书以可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目录
前言
第1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出现与发展背景
1.1 引言
1.2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1 我国沿海的企业社会责任冲击波
1.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初现
1.2.3 石油瓶颈和中美(欧)贸易纠纷已对我国发出严重警讯
1.3 我国企业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态度与基本战略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来源、演变和发展
2.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2.1.1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基线原则
2.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
2.1.3 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2.1.4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2.1.5 企业的义务理论
2.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历程
2.2.1 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演变
2.2.2 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争论和实践探索中发展
2.2.3 对股东利益*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论争的评价
2.3 全球化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2.3.1 发达国家企业在环境管理上的实践
2.3.2 跨国生产链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国际化
2.3.3 利益相关者的行动主义倾向日益强烈
2.3.4 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责任目标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第3章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与内涵
3.1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
3.1.1 国际倡导与市场需求的推动
3.1.2 可持续发展报告与非财务信息标准化
3.1.3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类型和标准化
3.2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工作目标和编制原则
3.2.1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定义和编制目的
3.2.2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原则
3.2.3 报告界限的设置
3.3 可持续发展标准披露的内容综述
3.3.1 GRI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
3.3.2 G3的披露项目
3.3.3 管理方针和绩效指标的披露
3.4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与绩效指标
3.4.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披露与绩效指标
3.4.2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披露与绩效指标
3.4.3 社会绩效标准的劳工措施及合理工作部分
3.4.4 社会绩效标准的人权部分
3.4.5 社会绩效标准的社会部分
3.4.6 社会绩效标准的产品责任部分
第4章 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
4.1 GRI报告框架对我国适用性的分析
4.1.1 GIu报告框架的普适性和局限性
4.1.2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背景
4.2 根据国情设计报告框架和指标体系的总体考虑
4.2.1 企业的可持续经济战略应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良好互动
4.2.2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中心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
4.2.3 社会战略应反映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2.4 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调整
4.3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经济绩效部分
4.3.1 经济质量类别
4.3.2 经济影响类别
4.4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环境部分
4.4.1 循环经济类别的指标
4.4.2 污染控制类别的指标
4.4.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类别的指标
4.4.4 综合类别的指标
4.5 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社会绩效部分
4.5.1 劳工措施和合理工作类别的指标
4.5.2 人权类别的指标
4.5.3 社会类别的指标
4.5.4 产品责任类别的指标
第5章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法理基础
第6章 可持续发展报告保证标准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第7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系统
第8章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节选
第1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出现与发展背景
1.1 引言
20世纪后期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建立新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细胞、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执行者和完善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者,在经济活动中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应担负起一定的维护并改善生态环境,认真解决和经营有关社会问题的责任,这种全面的责任就体现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理念。近二十多年来,国内研究的视角和实际工作的切入点都集中在国家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直接涉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责任比较鲜见,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形成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相比,有较大反差。前一时期国内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作用的社会认识存在顾虑和模糊:一是认为刚踏入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过多谈论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为时尚早;二是企业目标以经济为主,环境和社会问题是次要目标,所谓一主两从才符合现实;三是社会有分工,企业以利润为中心就是*大的社会责任。其实对上述观点的肯定与否定和三十年前发达国家社会内部的激烈讨论相比没有本质的不同。可是充满矛盾和挑战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踏着别人的脚印“循序渐进”了。事实上我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以及社会变革中的复杂环境,而尚未及改变的不可持续经营模式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也加剧了国际范围内经济斗争甚至政治斗争的困难。企业自身的发展必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是21世纪全球企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大机遇和挑战。
……
三重基线-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解码 作者简介
李章华,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授。曾任职于清华大学,后担任北京技术监督局和高等院校领职务,曾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等职。多年从事计量管理学、信息管理系统质量工程学的研究和实践。2000年以来,作为主要承担者,为科技部、国资委、国家自然基金和建设部完成科研项目7项,计有:《中央科研院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曾获部级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