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本书特色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您的财富如何管理?如何规避投资风险?谁是值得信赖的财富管理者?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内容简介
“理财”是现代中国一个极其热门的词汇。“理财”的火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对管理财富的需求日益迫切的自然反映,这种需求拉动的新型金融服务业态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结构,推动金融业由过去的以生产者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
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新兴的金融服务业态,银行理财业的发展可谓是“超常规”。在2004年的萌芽之初,仅有12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至2009年则已经达到5986款,年均同比增速达146%。即使是在2008和2009年的调整规范时期,发行的同比增速也达到了48%和36%,远快于同期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以上数据来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的专家起草并即将发行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
金融产品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下设单位,从2005年开始跟踪国内新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中发表有关银行理财产品的分析报告。随后逐年收集整理理财产品原始数据,建立了标准化的理财产品数据库、评价与设计模型库。金融产品中心专门致力于结构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开展面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评价、设计顾问服务与面向投资者的理财咨询服务。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目录
1 理财产品评价评级方法1.1 理财产品的分类1.1.1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1.1.2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1.2 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1.2.1 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1.2.2 基金理财产品的固有指标1.3 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1.3.1 银行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1.3.2 基金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1.4 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1.4.1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专栏1.1 期权定价模型发展历程1.4.2 基金理财产品的评价流程1.4.3 理财产品评价的*优过程及其筛选1.5 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和结果输出1.5.1 量化指标1.5.2 星级排名1.5.3 直观展示专栏1.2 K线图的由来1.6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原理专栏1.3 风险值的定义及其释义1.6.1 风险调整收益的计算1.6.2 风险调整收益计算中的灵敏度分析1.6.3 理财产品投资者分类1.6.4 理财产品分档与评级1.7 理财产品评价制度构想1.7.1 外部评价制度的形式与功能1.7.2 理财产品的评级系统与流程专栏1.4 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一览2 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展情况2.1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态势2.1.1 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专栏2.1 QDII的定义及产品简介2.1.2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2.1.3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特点专栏2.2 银行理财产品涉及币种问题的四个环节2.1.4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2.2 银行理财产品运行特点2.2.1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不断丰富2.2.2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日益精细化专栏2.3 高端投资新贵——期酒2.2.3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变2.2.4 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安排的灵活多变2.2.5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投资币种和专属产品专栏2.4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分析2.3 p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概述2.3.1 2004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一枝独秀2.3.2 2005年: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他类型银行理财产品为辅2.3.3 2006年:北京银行的违约事件理财产品独具特色2.3.4 2007年:新股申购类和QDII产品双雄称霸2.3.5 2008年: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功与过2.3.6 2009年: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罪与罚”2.4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问题和政策建议2.4.1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未来趋势2.4.2 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2.4.3 完善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策略建议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3.1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3.2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3.3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3.3.1 2009年各类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分析3.3.2 股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3.3.3 商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3.3.4 汇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3.3.5 利率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3.3.6 信用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专栏3.1 庞氏骗局始末.3.3.7 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3.4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及表现3.4.1 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3.4.2 2009年人民币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比较3.5 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及收益类型3.6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3.6.1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3.6.2 到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理财产品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评价4.1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总体评价4.2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分析4.3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类型及表现4.3.1 2009年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表现和星空图4.3.2 各类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和K线图4.4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及表现4.5 外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类型4.6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表现4.6.1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表现和零/负收益产品分布4.6.2 到期外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前10名和后10名5 典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5.1.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期权结构设计专栏5.1 别人家的蟑螂:大范围股票期权丑闻5.1.2 典型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及演变路径5.1.3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缺陷案例专栏5.2 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石——风险控制5.2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特点5.2.1 外币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渠道的拓宽5.2.2 周末理财产品实现股票市场和理财产品市场的无缝衔接5.2.3 “银信政”和循环贷款类银行理财产品发人深省5.2.4 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化趋势不断加强5.3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特点专栏5.3 黑天鹅事件的由来专栏5.4 环保主题难掩零收益结局绿色结构性产品遇尴尬附录5.1 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附录5.2 另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案例附录5.3 银行理财产品设计缺陷案例6 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和监管政策变化6.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表现6.1.1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主体特点6.1.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资产主类特点6.1.3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币种分布特点6.1.4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类型特点6.2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评析6.2.1 到期银行理财零/负收益产品的特点6.2.2 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产生零/负收益的原因6.3 银行理财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和特点6.3.1 银行理财产品零/负收益和高额负债下的“投资方向”限制“新规”专栏6.1 从双利存款看理财产品命名的误区6.3.2 城投债风险不断暴露和银行信贷产品“出表术”下的信贷监管“新规”6.3.3 规避高额免费套利下的新股申购规则改革附录: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信息表7 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与排名7.1 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动力评价与排名7.2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评价与排名7.3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评价与排名7.4 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水平评价与排名……8 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评价分析9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研究报告10 中国理财业的监督和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节选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04~2009)》内容简介: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促使中国居民告别了储蓄唯一的“存折时代”,迈入金融资产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财时代”。方兴未艾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在经济的繁荣与危机下起伏,日益增多的理财机构在追逐产品收益和抵御投资风险中摸索。第三方将以独立的评级、评价机制为您揭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中国理财产品市场的真实情形。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相关资料
插图:(5)按产品投资币种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人民币类和外币类产品,外币类理财产品又可细分为美元、欧元、澳元、港币、英镑和其他外币类。(6)按产品发行主体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国有控股银行类理财产品、上市股份制银行类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类理财产品和外资银行类理财产品四大类,其中,国有控股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上市股份制银行类理财产品指在A股上市、但不包括国有控股银行在内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具体为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11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外资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和法兴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城市商业银行类理财产品包括除上述三类银行之外的其他所有商业银行,如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莞银行等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7)按产品止损额度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和保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最坏情形下可能会损失一定额度本金的产品,此种产品的潜在收益也较高。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保本的基础上根据挂钩标的的表现计算收益,即当最坏情景发生时,该类产品的投资也不会损失本金。保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指在锁定产品最低收益的基础上依据挂钩标的的表现支付投资者收益的产品,这表明在最坏情况下,投资该类产品不仅不会损失本金,还会获得固定额度的收益。通常所说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也属于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通过上述分类,可以把任何一款理财产品与二维坐标系(见图1.1)中的点形成一一对应关系。上述分类有助于投资者选取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如投资者看好港股金融板块的中资银行股,则可购买看涨港股中资银行股的结构类理财产品,反之亦然。其他情形可作类似讨论,在此不予赘述。
2004—2009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 作者简介
殷剑峰,男,1969年12月生,安徽金寨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导师李扬。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金融产品中心主任,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时为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荣获中国最高经济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二届)和“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奖(第五届),主持和参与了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和中国社科院赞助设立的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评论》等国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有专著和译著多部。
副主编简介
王增武,男,1977年10月生,江苏新沂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导师严加安。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主持和参与了青年科研启动基金与多项横向课题,在《Insurance: Mathematics & Economics》、《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金融评论》、《中国金融》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袁增霆,男,1975年12月生,山东郯城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导师董辅仁。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结构金融研究室和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金融》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合译著《强制披露与证券立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