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鉴赏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本书为避免与已面世的其他鉴赏类教材雷同,该鉴赏教材采用“研究式”写作,即不要求将作品的内容、立意、手法、调度、获奖原因等等各方面笼而统之的泛泛而过,而是紧紧抓住该作品的一个闪光点写透、写生动、写出特色,体现出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写作中将同一话题、类型、道具等有比较参考价值的作品捆绑写作。
舞蹈鉴赏 内容简介
本教材之特色:为避免与已面世的其他鉴赏类教材雷同,该鉴赏教材采用“研究式”写作,即不要求将作品的内容、立意、手法、调度、获奖原因等等各方面笼而统之的泛泛而过,而是紧抓住该作品的一个闪光点写透、写生动、写出特色,体现出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例如,在品读独舞《江河水》中,作者紧紧抓住“水袖运用的功能*大化开掘”这一点,将水袖这个贯穿作品的服饰道具写充分。写作中我们将同一话题、类型、道具等有比较参考价值的作品捆绑写作。例如将《春江花月夜》与《扇舞丹青》纳入同一篇文章,从扇子运用的变化角度,梳理中国古典舞在不断发展中如何丰富了道具的功能和用法,调整了舞者与道具的主辅关系,从而真正达成了“人扇合一”的气韵生动。再例如,将《书韵》、《书痴》纳入同一篇文章,探讨书法类古典舞如何处理毛笔何时在手、何时放下、是否妨碍技巧动作的展现等话题……这样一来,不但避免了相似剧目的重复写作或砍删掉其中一个的问题,而且在参照写作的过程中,自然梳理出了同类作品的特色及规律,得出了让普通高校学生可以运用和分辨的实际鉴赏标准。
舞蹈鉴赏 目录
绪论 用眼睛捕捉生命的怦动之美
**节 舞蹈鉴赏之魅力
第二节 舞蹈鉴赏之缺憾
一、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
二、手舞与足蹈的语言缺陷
三、舞剧的叙述缺陷
第三节 舞蹈鉴赏之收获
一、舞蹈鉴赏的德育功能
二、舞蹈鉴赏的文化传承和智育功能
三、舞蹈鉴赏的心育功能
四、舞蹈鉴赏的美育功能
五、舞蹈鉴赏的创新功能
……
舞蹈鉴赏 节选
《舞蹈鉴赏(修订版)》: 1.“饥童舞” 这是一个几乎在“原地”完成的舞蹈段落,它的大半个舞段都是在几级固定的台阶上完成的。所有的演员全都坐在台阶上,这意味着演员们的下肢是没有运动空间的,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四排演员之间的行距极其狭窄,虽说这样的空间排列限制了演员肢体运动的空间,但造就了“绵密齐整”的视觉效果。如舞段起始处,随着音乐散板的结束,清晰的节奏配合着演员们极度单一的动作“摆头”,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如同日常生活的动作,但是在演员们动作力度的把握下,在童谣的映衬下,在长达三个八拍的重复下,这个看起来单一的“摆头”动作带给观众们的是一种“天真”、“无邪”、“可爱”的意象,演员们的角色不仅仅体现在服装和发型上,他们的舞蹈语言已经更加清晰明白地传达了他们的身份,取得了观众审美的认同。 舞段中对道具的使用也值得我们仔细揣摩。简单的一只“要饭碗”,由于道具使用的角度和演员们身体变化所产生的错落,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视觉印象。这只碗一会儿是用来乞食的器皿,一会儿是用来遮挡风雨的器物,不仅将道具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扩展,更重要的是暗示了“饥童”们无处栖身、无所依傍的处境。而舞蹈语汇的轻快与音乐旋律的轻松,再加上演员们脸上的表情,观者不免更加沉重:这样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食不果腹沿街乞讨,也依旧留存着属于孩子的那份天真和乐观,“苦中作乐”往往比“满面愁容”更令人动容和心疼,这种对比与反衬的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编导可谓谙熟于胸,使用起来也格外到位。 2.“团扇舞” 这段舞蹈几乎可以说是《一把酸枣》中*令人难忘的舞段了。它紧接在“饥童舞”之后,节奏与色调的反差立即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音乐由轻快转为深沉,随着红色矮背景墙的滑动,一群“魅”影出现,在转为暗蓝色的舞台灯光中,那一道天幕上的屋檐与垂坠其下的灯笼共同营造出一种深宅大院的神秘之感。 “团扇舞”的服装设计非常出色,特别是加上演员们独具特色的发型与发饰,“宅院”气息甚浓,宽阔的裤脚与袖口可以随着身体的运动产生有节奏的“动势”,也就是说在舞蹈动作本身的基础上,服装设计的夸大强化了动作的幅度,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如演员出场时,裤脚的黄色部分随着细碎的步伐前后晃动,与演员上身较为稳定的蓝色(由于演员们上身的动作幅度非常微小,并以身体侧面为主要视觉点,因此我们几乎看不到演员上半身服饰的摆动)形成了一种“动静之态”,在对比中凸显无尽意味。 与“饥童舞”不同,“团扇舞”没有单纯地突出动作的“顿挫”,而是选择了一种“流动中的顿挫”,即在主题动作流畅的整体动势中,忽然加大一个动作的幅度(如斜线时手脚一顺边的忽然抬起与收回)或是身体节奏的戛然停滞(如两个小方阵汇集为一个长方形时的动作节奏变化)。 ……
舞蹈鉴赏 作者简介
江玲,现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理事、江苏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1970年进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学员、演员,1988年转业到南京师大附属幼儿师范学校讲师、高级讲师。1999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2011年5月至今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