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 本书特色
《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影像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用第4版全 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由孙宝志主编,分为三篇,**篇为医学篇, 第二篇为医生篇,第三篇为临床篇。旨在让医学生了解医学概貌,早期接 触临床,知道医生的角色和职业素质,学习临床医学疾病症状学等专业知 识,早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 风,体现了医学教育的时代特征。
《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影像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用第4版全 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础、预防、影像 、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科书,也可供医务人员阅读参 考。
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 内容简介
《临床医学导论(供临床基础预防影像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用第4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由孙宝志主编,是中国医科大学1997年承担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9月发行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其间,中国医科大学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举办过“全国高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广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的经验。有许多医学院校采用此教材开课,受到师生的欢迎。2001年,该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础、预防、影像、口腔、药学、护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科书,也可供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 目录
绪言**篇 医学篇**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节 史前医学 第二节 古代文明时期医学 第三节 古典文明时期医学 第四节 中世纪医学 第五节 17、18世纪及其后世界医学发展第二章 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节 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基础医学进展 第三节 临床医学进展第三章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节 医学模式 第二节 医学目的 第三节 医学责任第四章 全科医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科医疗与全科医生 第三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 第四节 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 第五节 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科医学 第六节 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第五章 医疗卫生组织机构与医改 **节 卫生组织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六章 高等医学教育与改革 **节 高等医学教育国内外现状 第二节 高等医学教育的规律与特点 第三节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第二篇 医生篇**章 医生角色概述 **节 好医生角色是我国当今社会对医生的殷切期待 第二节 好医生角色的标准 第三节 医学专家角色第二章 医学道德、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 **节 医学伦理学与医生职业素质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医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节 医生的职业素质 第四节 职业价值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第三章 医疗中的人际沟通 **节 人际沟通的过程和技巧 第二节 医疗中的人际沟通关系第四章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实践 **节 卫生法律概述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与医方法律责任 第三节 医患关系中的法律实践第五章 医生的健康促进者和团队合作者角色 **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二节 医生是健康促进者 第三节 医生是团队合作者 第四节 医生的健康促进者和团队合作者的使命第六章 医生的学者角色 **节 科研创新能力是优秀医生的**素质 第二节 如何做好临床科学研究 第三节 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七章 医生的管理者角色 **节 参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工作 第二节 具备行政工作能力第八章 医生的培养 **节 医生培养的三阶段规律 第二节 本科阶段如何奠定医生的职业基础 第三节 住院医师阶段的培养 第四节 继续医学教育和持续职业发展阶段第三篇 临床篇**章 病人角色 **节 病人角色和现实病人多样性 第二节 病人的求医行为和病人求医行为的变化 第三节 病人的需要 第四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第五节 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 第六节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第二章 疾病概论 **节 生命与健康 第二节 疾病 第三节 衰老与死亡第三章 疾病病因 **节 病因的概念 第二节 引起疾病的外在因素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第四节 医源性疾病病因第四章 疾病常见症状 **节 发热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胸痛 第四节 心悸 第五节 发绀 第六节 呼吸困难 第七节 水肿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第九节 腹泻 第十节 腹痛 第十一节 黄疸 第十二节 晕厥第五章 疾病诊断基本技术 **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体格检查
临床医学导论-第4版 节选
(二)医学的能力 与其他科学一样,医学的能力也必然取决于基础科学,特别是基础医学的研究与医学技术的进步。伴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恰当运用,医学能力在逐渐增强。由于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投入临床,医学能力也相应地在不断增强,并在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痛苦、呵护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繁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等方面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学的局限性与人们对医疗能力的完全期盼之间的矛盾将随之而化解。在增长的医学能力对于健康保护作用不断增强的同时,任何人都不可以因此而把医学能力无限夸大。时至今日,现代医学中存在的未知领域太多,医学能力能解决的健康问题仍然十分有限。从宏观的层面来看,人类尚未制造出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细胞,而生命的起源、遗传与变异、脑的结构与活动规律等重大课题仍待攻克。而从具体的医疗情况来看,仍然有许多常见病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早期诊断手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创伤性检查手段的风险性,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慢性病病变过程的不可逆转性,临终阶段的高投入、低效益等,凡此种种,都给病患带来了一系列的疑惑与不解。 面对这一现实,医务人员一方面必须理智地看待医学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过分强调现实的医疗水平,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与解释,引导公众科学、客观地看待医学能力与病患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以*高的人道、医德标准,尽心尽力为病患提供*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适时强化与病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尽*大努力化解医学能力与患者对治疗结果期盼之间的矛盾,明明白白地将医学能力与对人体了解的局限性传达给患者,取得患者的谅解与配合,从而达到一个医患之间都满意的医疗结果。 (三)医学的权力 权力和义务相互伴随。医学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就是保证顺利实现医学目的和医疗任务。为此,社会赋予医学以特定的权力,如信息获取权、诊断权、处方权、手术权、干预病人行为权、宣告病人死亡权等。但医学的权力同时也是十分有限的,它无法解决医学资源分配不公、医疗支付水平不足的现实;不能消除假药、庸医、商业贿赂、医疗腐败等;无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社会问题;对于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代理母亲、亲子鉴定、器官移植、安乐死、听任死亡、脑死亡标准等生命伦理学的难题,也必须服从医学伦理原则,并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和范围内有限地加以行使。医学不能左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不能影响人类心理,对社会因素性疾病的控制也十分有限。因此,无论赋予医学以何种权力,医学也只能作用在有限的社会范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代社会其他行业部门的作用。科学发展决定了医学权力的局限性,也同样必然决定了医学对于人类健康责任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