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外国教育史

  2020-09-28 00:00:00  

外国教育史 节选

bsp;[本章提要]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继承本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各国的教育管
    理体制、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显
    著变化,教育国家化、世俗化以及实科化趋势明显,较好地适
    应并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政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有代
    表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念,也对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
    积极影响。
    [学习目标]
    结合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发展的特点,认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和日本各
    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教育成就,理解各国教育制度的
    基本特点,掌握该时期有代表性的教育家的教育观念。
    [核心概念]
    泛爱学校;第斯多惠;《帝国大学令》;《费里法案》;文法
    学校与公学改革;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斯宾塞;俄国
    教育改革运动;乌中斯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学制令》;福
    泽谕吉
    18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及其后来在欧美其他
  国家和日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面貌,社会生产潜力
  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进而促成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社会政治、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以
及日本明治维新等政治变革,以及对欧美主要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
启蒙运动,无不成为影响这一时期各国教育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尽管
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但各国在这一时
期的教育发展上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国民教育
体系得以构建,体现各国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家,结合各国的具体教育
任务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
    **-I-3德国教育
一、国立初等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在欧洲启蒙思想和科学发展的影响下,步人18世纪的普鲁士成为德
意志诸邦中经济和文化教育*为发达的邦国之一,普鲁士的教育也成为
德意志各邦教育发展的典范。
    18世纪中期,德国国立初等教育发展启动,1763年8月12日普鲁
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颁布实施了《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在强迫入
学方面规定:“处于学龄期子女或被监护人的家长、监护人以及其他人要
为他们接受教育提供良好、充分的条件。如果有人违反这条法令,让学
生离校,那么他仍得付这个学期的全部学费,监护人不允许把他为被监
护人支付的学费推到儿童本人身上”,0义务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教育管理方面,为实现教育管理权从教会向政府的转移,邦国政
府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787年普鲁士成立“高级学校委员会”,负
责管理本邦的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而按照1794年普鲁士颁布的《民
法》,国家办学的范围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民法》中的学校教育条
款规定: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级学校均属于国家机构,管理和教育青年是
学校的职责;学校的设立须获得国家的许可,并接受国家的必要监督和
管理。即便教会设立、管理的学校,也须遵照国家的相应法令行事。《民
法》的上述规定使其在德国教育史上赢得“普鲁士世俗教育大宪章”的
称誉。普鲁士教育实践中的国家意志得到进一步体现。此举为德意志其
他各邦所效仿。当然,这一时期割据的德意志诸邦所面临的动荡形势影
响了国家办学意志的实践化发展,但这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各邦发
展国家教育的愿望,预示着此后德国国民教育发展的方向。
    德国初等教育在19世纪获得较大发展,一些邦国所颁布的促进义务
教育发展的法令,直接加速了初等教育的发展。1802年巴伐利亚颁布了
 《初等义务教育法》,1805年萨克森颁布了同样的法令。到了19世纪60
年代,德国初等学校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5%以上,居于欧美国家
前列。在教育内容方面,初等教育的教学科目也在保留传统的阅读、写
作、计算和宗教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博物学、自然、几何和地
理课程的教学。尽管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在19世
纪中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倒退,但初等教育的实科化趋势在19世纪70
年代后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初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世纪德国师范教育也获得相应发
展。1809年**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柏林师范学校创办,
1820年默尔斯师范学校设立。到1831年,普鲁士的每个省都设立了自
己的师范学校。这批师范学校借鉴裴斯泰洛齐培训教师的方法和理论,
在未来教师的养成实践中传播民主、自由的教育观念,表现出明显的进
步色彩。
二、“泛爱学校”运动的兴起
    在18世纪后期德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类学校是“泛爱学校”。这是
一类深受以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为代表的法国启蒙学者教育观影响,并
继承17世纪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影响的新式
学校。同时“泛爱学校”的兴起和发展还受到18世纪德国思想文化领域
内“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
    就教育理论渊源而言,泛爱学校教育深受夸美纽斯和卢梭自然主义
教育观的影响,并部分吸纳了拉夏洛泰国民教育理论的内容。泛爱学校
的主要创办者是巴泽多(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4—1790)。巴泽多
生于德国汉堡,幼年因不满父亲的打骂和宗教教育的死板而到荷尔斯泰
因为一位医生当仆人。后听从医生的劝告返回汉堡,1741年至1744年
就读于汉堡文科中学,学习期间阅读卢梭《爱弥儿》,深受其自然教育思
想影响。1744年人读莱比锡大学专修神学和哲学。1748年,他在荷尔斯
泰因任贵族家庭教师时,以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教学指南,采用自由
游戏和实物教学法。在巴泽多的教导下,10岁儿童达到相当文科中学毕
业生的水平。巴泽多因此受到贵族推崇而名扬德国。1752年,巴泽多结
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直观性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为内容撰写出《教学
法》,凭此获得基尔大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受聘执教于丹麦索勒文科中
学。1761年转任阿尔托纳文科中学校长。其间因撰写关于自然神教的小
册子,被视为异端邪说,被迫辞职,学术道路遭堵。自此潜心考虑教育、
教学改革和编写新教材。1768年巴泽多发表《关于学校和学科对公共幸
福的影响敬告慈善家和富人书》。



外国教育史

http://www.00-edu.com/tushu/jcjf/2020-10-05/283601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