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 本书特色
国际上对“核心素养”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在我国,“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核心素养与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如何与一线实践融合,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策略;核心素养培养中有哪些难点,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如何在实践中落地……本书将逐一回应与解答。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 内容简介
当核心素养来敲门,学校准备好了吗?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的文章都是经过《人民教育》杂志筛选、整理而成。凭借深厚的历史财富、广博的教育资源、深远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公信力,《人民教育》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一刊”,这样的定位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公正性。
核心素养是近来教育界的热词,但是对其概念,对其与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改革以及如何与一线融合等问题,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不甚明了。本书即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为广大一线工作者提供思考的方向和实践的指引,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中的突出亮点有二,一是涉及学科层面核心素养的落实,二是从国际环境出发,探寻核心素养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和研究,扩宽了进行核心素养研究的视野。
推荐文章:
《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P02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P023
《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P054
《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P104
《成志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表达》P152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 目录
总序 办伟大的学校,做伟大的校长和教师 翟 博 001
序 核心素养实践的中国智慧 成尚荣 007
辑一 核心素养的“核心”关系
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施久铭 003
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 《人民教育》编辑部 00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辛 涛 姜 宇 012
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 成尚荣 02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林崇德 023
学业质量标准:连接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考试、评价的桥梁 辛 涛 029
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 032
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双基”的关系 张 华 039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课改深化的标志 余文森 04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之关键问题 王烨晖 辛 涛 046
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 杨向东 054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 师保国 064
辑二 当“核心素养”来敲门,学校准备好了吗?
核心素养命题的提出
当“核心素养”来敲门,学校准备好了吗? 施久铭 073
向上飞扬 向下沉潜——核心素养的召唤和我们的应答 成尚荣 077
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
核心素养的*终指向是教育的高质量——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践探索 周丽婷 084
带着思想去实践——核心素养落地的“123”路线图 李永强
091
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 丁小彦 097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
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 任学宝 104
口述历史教学:人性化达成学科核心素养 张雪亚 倪 仲 111
创客课程:让学生形成“带得走的能力” 胡晓军 116
如何实现普通高中“每天一节体育课” 秦洪敏 120
高中化学课渗透核心素养的思路 占慧军 125
实验是生物课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环节 孟 蕾 130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 唐江澎 136
核心素养落地**的“二维动作” 郭 涵 143
成志教育视野下的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表达 窦桂梅 152
核心素养落地必须与学校发展相契合——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 晓 162
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需要“整体视野” 刘希娅 170
核心素养与学习方式变革
数字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极富空间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构建 范太峰 178
辑三 核心素养落地的难点与突破
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 辛 涛 姜 宇 189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来自全球的教育实践案例及启示 刘 晟 魏 锐 周平艳 师 曼 刘 坚 198
新加坡21世纪素养教育的学校实践 师 曼 周平艳 陈有义 刘 晟 魏 锐 刘 坚 212
核心素养落地的国际视角 杨德军 余发碧 王禹苏 郭玉婷 李 静 224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 相关资料
核心素养之“核心”应当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
——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它是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留给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核心素养模型作为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成为思考和界定不同学科的共同育人价值和独特育人价值的参考框架。它为各学科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学习机会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标依据,也为跨学科学习主题(或课程)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台之后,如何在学校落地生根,我们不能一拍脑袋,另起炉灶,甚至忘记学校历史和那些优秀精神文化基因的传承。核心素养的落实,没有校本化的价值追求和表达是不能扎根和生长的。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核心素养的中国实践 作者简介
《人民教育》杂志1950年创刊,毛泽东主席为创刊题词。成仿吾、叶圣陶、徐特立、林砺儒等著名教育家为首届编委会成员。1951年被定为中央教育部机关刊。20世纪80年代以后定位于基础教育。曾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和思想引领,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专注于政策和理念解读、重要教育思想讨论、实际教育问题解决、国外改革经验等,为中小学提供智库服务。2015年创办“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用户达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