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 从主人公寻找海上鹦鹉螺号开始到*后被大西洋漩涡吞噬, 悬念迭出, 环环相扣。还介绍了许多海底地理、地质知识, 内容十分丰富。这不是一个关于海底的旅程, 也有对人性的探求。
海底两万里 目录
名师导读方案
一 通过文学名著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
二 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四 体会其他艺术特色
名著阅读导航
一 基础知识
二 鉴赏与品读
**章 神秘的暗礁
第二章 “林肯”号和内德·兰德
第三章 一次惊心动魄的行动
第四章 死里逃生后的愤怒
第五章 不可思议的“鹦鹉螺”号
第六章 奇异的海底世界
第七章 漫长的海底旅行
第八章 瓦尼可罗群岛和托雷斯海峡
第九章 土著人和尼摩船长的雷
第十章 海底深处的葬礼
第十一章 印度洋里的珍珠
第十二章 穿越海底隧道
第十三章 地中海和维哥湾
第十四章 埋藏在海底深处的大陆
第十五章 海上大屠杀
第十六章 冰天雪地的世界
第十七章 “鹦鹉螺”号遇上麻烦了
第十八章 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第十九章 以后的日子
第二十章 *后一次战役
结束语
我的读后感
中考真题回放
阅读达标训练
参考答案
海底两万里 节选
《海底两万里(新课标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1866年,这一年使人印象深刻,令人难以忘怀。这一年发生的一件稀奇古怪的事,使欧美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 大致情况是:不久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_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怏得多;一如果这东西是鲸类动物,那么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加以分类的鲸鱼。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伯纳克轮船公司的汽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一海里等于一千八百五十二米)处,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巨大物体。巴克船长起初还以为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暗礁,正要测定它的位置时,这个奇怪的物体竟然喷出两根水柱,“哗”的一声射到空中,有一百五十英尺(一英尺约等于零点三米)高。这么说,除非这暗礁上边有间歇性喷泉,不然的话,“希金森总督”号面前的东西,就是还没有人知道的一种水生哺乳类动物(它还从鼻孔中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汽的水柱呢)。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汽船“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在太平洋上也碰到相似的东西。“希金森总督”号看见这怪物后三天,“克里斯托巴尔·科朗”号在相距七百古海里(一古海里等于五点五五六千米)的地方也看见了它。由此可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十五天以后,在离上面说的地点两千古海里远的地方,国家轮船公司的“爱尔维修”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两船上的人们根据同时观察得到的结果,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三百五十英尺,因为“香农”号和“爱尔维修”号两船都有一百米长,但都比它短。可是,*长的鲸鱼,像常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海域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鱼.*大的,身长也只有五六十米,而更长的,从来就没有过。 在各大中心城市里,这怪物变得家喻户晓。咖啡馆里有人歌唱它,报刊上有人嘲笑它,舞台上有人扮演它。于是,在学术团体和科学杂志中产生了相信者和怀疑者,这两派人无休止地争论着。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好像入了十.不会再复活了。但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又听说了一些新的事件。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认真设法避免的真实的危险。这个怪物变成了暗礁,而且是会奔驰的、不可捉摸的、行动莫测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莫拉维扬”号汽轮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地方,船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岩石。可是,任何地图也没有记载过这一带海面上有这块岩石。由于风力的助航和四百马力发动机的推动,船的速度达到十三节(节为航速单位,等于1海里/小时,即每秒0.5144米)。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船身质地优良,特别坚固,“莫拉维扬”号被撞以后,一定会把它从加拿大载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齐带到海底去。 事故发生在早晨5点左右天刚破晓的时候。船上值班的海员们立即跑到船的后部,他们十分细心地观察海面。除了有个漩涡以外,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把事故发生的确切地点记录了下来。“莫拉维扬”号继续航行,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它是撞上了暗礁,还是撞上了一只沉没的破船呢? 这事件本身是十分严重的,可是,如果不是三个星期后,在相同的情况下又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它很可能跟许多其他的事件一样很快被人忘掉。 1867年4月13日,海面平静,又是顺风,著名海运公司丘纳德的“斯科蒂亚”号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行驶。它在一千马力发动机的推动下,航行速度为十三点四三节。它的机轮在海中转动,完全正常。下午4点17分,旅客们正在火厅里吃点心的时候,“斯科蒂亚”号左舷机轮后面一部分,似乎发生了轻微的撞击。 这次冲撞是十分轻微的,要不是管货舱的人员跑到甲板上来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也许船上的人谁也不会在意。旅客们起初十分惊慌,但安德森船长很快就使他们安定下来。他告诉旅客们:危险并不会立刻就发生,因为“斯科蒂亚”号有七个用防水舱壁隔开的船舱,一处进水,是绝无大碍的。 然后他跑到货舱,查出五号舱进水,海水迅猛地涌入,证明漏洞相当大。好在这间船舱里没有蒸汽炉,不然的话,炉火就会熄灭的。尽管“斯科蒂亚”号机轮有一半浸在水里,但还能继续行驶。等船驶进公司的船坞,已经晚了三天。上岸后,“斯科蒂亚”号被架了起来,工程师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船身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腰三角形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弄成这个裂口的锐利器械一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成的,因为。这家伙在以惊人的力量向前猛撞,凿穿了四厘米厚的钢板以后,还能用一种很难做到的后退动作,使自己脱身。 ……
海底两万里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1863年因出版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创作了大量以科幻冒险小说为主的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凡尔纳的作品既讲求科学性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自传的开篇写道:“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