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与写作 内容简介
新闻评论是就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论说性文体。 《青少年实用写作丛书:评论与写作》包含了四部分内容分别是:**章旗帜鲜明:评论概述;第二章逻辑严谨:评论结构;第三章评论创作:阐明论点和第四章准确生动:评论语言。
评论与写作 目录
**章 旗帜鲜明:评论概述
针砭时弊,评论应运而生
评论在报纸上具有重要地位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声音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眉毛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炸弹
评论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评论的引申发挥论证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探讨评论的画龙点睛问题
评论为新闻办了“人身保险”
可以把评论分成多种类型
“社论”评论形式实例举要
“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实例举要
“短评”评论形式实例举要
“编者按”评论形式实例举要
“署名评论”形式实例举要
第二章 逻辑严谨:评论结构
“三大块”是评论的基本形式
评论的“三段式”结构
评论的“多层式”结构
评论的“波浪式”结构
评论的“箭靶式”结构
标题表明评论的政治方向
评论标题是对主题的概括
准确而又生动才是精彩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不同类型
评论的开头通病是千篇一律
开门见山是典型的评论开头
应景评论的开头容易千篇一律
新闻评论画龙点睛的结尾
新闻评论标语口号式结尾
新闻评论千兽千尾式结尾
第三章 评论创作:阐明论点
选题是评论写作的关键
放“马后炮”是评论的遗憾
评论不能“凑热闹”“一窝蜂”
评论要讲正理,不能讲歪理
根据党中央的精神选题
实际情况是选题的重要根据
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掌握选题的标准
选择好角度是评论的入口
评论选题从一个小角度人手
评论选题要选一个新的角度
评论角度的“同”与“异”
新观点是评论*珍贵的明珠
以新论据,新事实作“由头”
新闻评论的“大同”与“小异”
第四章 准确生动:评论语言
语言在评论中的重要地位
语藏贫乏的一种表现
评论语言要求准确生动
评论语言要求注意口气
评论语言要求力避套话
评论纯洁和进化祖国语言
论据有了事实,就有了力量
论据引经据典是智慧和成就
论述一个中心观点,突出重点
论点要明确,不能埋在材料里
分新透彻,把真相报告给读者
说话要留有余地,善于开脱
增加色彩更能吸引人、感染人
善于控制感情,切忌冲动
评论有不同形式,要对症下药
评论与写作 节选
《青少年实用写作丛书:评论与写作》: 我国是世界上*早有报纸的国家,手抄报纸、印刷报纸均*先出现于我国。报纸的新闻评论,起于近代,兴于现代。古代的报纸,无论唐代的邸报、宋代的判报,以及书肆流行的小报,还是明代的京报、清代的“黄皮京报”,都以发表皇室文件、官方信息为主;一些流行小报登的多是传闻;至于农民起义军的揭帖、旗报和牌报,登的多是宣传口号、政策法令。总之,古代的报纸尚无新闻评论。直到近代,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陆续办起报纸。为了在报纸上阐明政见,针砭时弊,新闻评论应运而生。 新闻评论是就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论说性文体。报纸是新闻评论的主要载体。新闻评论主要有社论、本报(台)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等几种。社论是*重要的评论,它是代表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指导性评论。 1874年1月5日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主编王韬是中国报刊史上**个政论家。此后,在改良派的宣传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政论家。除了王韬,还有郑观应、梁启超、谭嗣同等。 辛亥革命时期,报纸宣传活动空前活跃。革命者认识到:“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舆论。”办报纸,发评论,是*有力的宣传手段。1900年1月,《中国日报》作为革命党人的**个机关报在香港创刊。1905年11月26日,《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日本创刊。当时,涌现出许多政论家,其中*著名的是章太炎、朱执信、陈天华、宋教仁、郑贯公等。其中著名的宣传品是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从报刊选录的新闻评论集有《黄帝魂》《铁券》《文变》等。 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主要的革命报刊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和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1922年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共中央的**个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是中共中央出版的**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机关报。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出版的*重要的报纸是《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来转移到重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为党报党刊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或者说,他们的革命主张,大量是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发表的。比如,1943年,《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质问国民党》《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等重要社论。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针对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为新华社写了5篇评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和《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周恩来善于将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新闻宣传密切配合。他重视新闻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写过数百篇时评政论。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新华日报》写过《论目前战局》《论时局中的暗流》《论敌寇的两面政策》《太平洋上的新危机》《民族至上和国家至上》《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的斗争》《“七七”四年》《团结起来打敌人》等重要评论。新中国成立后的25年间,他作为国务院总理,审阅《人民日报》新闻评论750多篇。当然,一些*重要的《人民日报》评论,还是由毛泽东审阅的。 在国民党统治区,鲁迅、邹韬奋等革命知识分子也运用报刊开展宣传,评论是他们得心应手的武器。鲁迅*有影响的是犹如投抢匕首的文艺性政论——杂文。邹韬奋*有影响的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的小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