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丛书:自然灾害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
《少儿科普丛书》包括中医药材、花卉莳养、鸟类大观、果树栽培、昆虫家族、医疗卫生、气象园地、林木王国、微生物园、家畜家禽、绿色食品、鱼类世界、大田作物、能源利用、自然灾害、食用菌类、环境保护、蔬菜园地、农药肥料和网络世界等20个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这些不同种类知识的介绍,青少年可以学习更多的课本之外的新奇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本册为《自然灾害》。
少儿科普丛书:自然灾害 内容简介
这套科普丛书具有经济、实用、贴近生活等特点。从经济的方面来说,图书以简单、大方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采用以往百科类书籍追求大部头、精装豪华的装帧形式,避免了令读者望而却步的弊端。因此,这是一套读者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好书。从实用的方面来说,在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的同时,将日常现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少年儿童在轻松的阅读中完成了从个别现象到普遍知识的思想跨越。在贴近生活方面,我们以贴近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事物和自然现象为出发点,以各个学科的*基本内容为基础,以选择与实际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可用知识为特色,通过简约明了的介绍,说明现象和事物的起因及发展,引导读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使少年儿童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少儿科普丛书:自然灾害 目录
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自然灾害的种类
◎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气象灾害
◎暴雨的形成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形成干旱天气的原因
◎干旱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卡脖早”和“秋吊”
◎人工增雨的原理
◎冰雹的形成
◎雹打一条线的原因
◎人工防雹
◎雷电的成因
◎避免遭雷击的方法
◎球形闪电
◎防雷电灾害的武器——避雷针
◎避雷针的发明
◎风
◎风的级别对海洋的影响
◎大风灾害
◎龙卷风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分级
◎台风
◎连阴雨的危害
◎梅雨的形成
◎洪涝灾害
◎低温冷害——哑巴灾
◎冻雨
◎冰冻灾害
◎寒潮天气
◎霜的形成及霜冻
◎霜打洼地
◎六个花瓣的雪花
◎雪灾的危害
◎雪崩
◎浓雾对身体的危害
◎冬季早晚烟雾沉沉的原因
◎干热风及其危害
◎低空风切变——航空的杀手
◎人类的“千里眼”卫星遥感
◎遥感卫星监测灾害的原理
◎天气雷达
海洋灾害
◎风暴潮
◎风暴潮的危害
◎赤潮
◎赤潮的危害
◎灾害性海浪
◎海岸侵蚀
◎海雾
◎海雾的危害
◎海冰
◎海冰的危害
◎海上溢油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海洋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危害
◎海水倒灌
◎海啸
◎河口及海湾淤积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
地质灾害
◎地震
◎地震的级别
◎测定地震的科学术语
◎地动仪
◎地震尚无法准确预报
◎我国主要的地震带
◎地震的前兆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山洪
◎泥石流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
◎山体滑坡
◎崩塌
◎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与崩塌的前兆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地面沉降
◎火山的形成
◎火山的类型
◎火山喷发
◎地气灾害
◎煤层自燃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地质灾害的分级
◎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环境灾害
◎沙尘暴
◎沙尘暴的来源与路径
◎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
◎灰霾
◎灰霾的成因
◎灰霾的危害
◎城市的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成因
◎防止热岛效应的对策
◎温室气体
◎物种灭绝的危害
◎森林面积减少
◎淡水资源减少
◎大气污染
◎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危害
◎紫外线的危害
其他自然灾害
◎关注固体水库——冰川
◎冰川运动的原因
◎冰川消融的影响
◎冰凌洪水
◎道路结冰
◎虫灾
◎令人恐怖的微生物灾害
◎瘟疫
◎阻止瘟疫传播的方式
◎鼠害
◎森林火灾
◎太阳黑子与疾病
◎天文灾害
◎太阳风的影响
◎天文大潮
少儿科普丛书:自然灾害 节选
球形闪电 球形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它的直径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大的直径达几米。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其寿命通常只有1~5秒,*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形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做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的响声。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造成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形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应轻轻地避开它,千万不要去碰它。 防雷电灾害的武器——避雷针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会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避雷针的发明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的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进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试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应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 风 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不一样,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就是指空气自北向南流动。风向一般用8个方位表示。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距离,常见风包括以下几种: 阵风:当空气的流动速度时大时小时,会使风变得忽大忽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阵阵的感觉,这就是阵风。 旋风:当空气携带灰尘在空中飞舞形成漩涡时,这就是旋风。 焚风:当空气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上容易产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就叫焚风。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的圆形空气柱。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或吊在空中的巨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