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实践研究 本书特色
教育"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还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就非常重要。本书以中学历史高中阶段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两部分进行了写作,先用理论理解指导教学实践,再用实践案例验证理论理解,期望体现学以致用,给历史教师一定启示。书中同一概念可能有着多种的理解,或有交织,或有矛盾,编者没有进行统一,目的是要呈现百花齐放,激发教师的教学思考和争论。
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改中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列,对教师的教学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内容,分别给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字解释,并且配上教学实践案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实践研究 目录
**篇 世界古代文明1.区分史实的表述和评价——以《古代两河流域》为例\刘琼敏2.考古发现、史料及其价值——以《古代埃及》为例\陆兵峰3.区分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和带有主观认识的表述——以《古代印度》为例\徐洁4.理解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作用与影响——以《美洲印第安文明》为例\姜芳芳5.读懂艺术作品中的历史——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例\姚虹6.对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古代伊斯兰世界》为例\邵清7.从多元视角理解历史事件——以《中世纪西欧》为例\林唯第二篇 中国古代文明8.区别历史资料 汲取历史信息——以《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为例\唐向东9.现代科技与获得考古信息——以《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为例\吴广伦10.从多维视角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为例\鲍丽倩11.从多重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的联系、作用与影响——以《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为例\高兴华12.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解释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两宋繁荣与元统一》为例\俞文晶13.挖掘历史信息 彰显史料价值——以《中国古代诗词、楹联》为例\李峻第三篇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4.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为例\李林15.汲取和整理艺术作品中的史料价值——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例\邵清16.评价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特点与贡献、作用与影响——以《工业社会的来临》为例\李林17.从联系与区别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为例\王莹18.多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为例\李桂华19.从量变与质变的视角认识历史——以《**次世界大战》为例\沈淑雅20.从背景与条件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姜芳芳21.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解释历史问题——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例\孙建22.查证历史资料的可靠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孙继珍23.从原因与结果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檀新林第四篇 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24.在质疑中求真——以《洋务运动》为例\姚虹25.著作、笔记、回忆资料等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救亡图存》为例\鲍丽倩26.史料的效度和信度——以《新旧民主革命转折》为例\邵清27.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与多样性——以《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为例\李代友28.汲取“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主要信息——以《全民族抗日战争》为例\高兴华29.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看逻辑方法在历史认识上的应用——以《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为例\陶世华第五篇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30.质疑或反驳——以《美苏冷战的开始》为例\陶世华31.辨别结论、判断准确性,反思历史认识的过程——以《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问题》为例\孙建32.从不同的时间、空间或群体的视角分析历史问题——以《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为例\李代友第六篇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33.选择视角有效评价历史事件——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唐向东 徐洁34.汲取“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蕴含的主要信息——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为例\黄青涛35.懂得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与史料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以《档案检索和调查访问》为例\徐洁36.检验思维逻辑合理性,反思认识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中国走向世界》为例\李峻
中学历史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凤光宇,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历史名师培养基地一期、二期主持人,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兼职研究员,上海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和高中历史新教材特约撰搞人,《中国历史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主编,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历史学科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