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 内容简介
《义教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丛书》鲜明亮点是“案例式”,即将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标解读与一线教师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让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丛书兼顾“务实”与“务虚”。“务实”在于有经典案例结合解读,注重可操作性;“务虚”在于每一章简明扼要的“理论阐释”,对案例和案例分析起到“点睛”的作用。“务实”与“务虚”、理论与实践,两眼炯炯,构成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本套丛书是所有实施新课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教材。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 目录
**章解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 1?品德,教还是不教?这是个问题! 2?怎样理解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四个特性: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包含着怎样的课程逻辑? 4?如何把握“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这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5?“童年生活的价值”有哪些具体的内涵? 6?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7?怎样落实“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这一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第二章解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之“热爱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2?怎么理解《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的态度”? 3?如何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4?让学生认识社会,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待社会上一些假恶丑的现象? 5?如何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6?怎样培养学生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7?如何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8?如何让学生理解民主,初步形成民主观念? 9?对小学生来说,需了解哪些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10?怎样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11?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对“人定胜天”这一命题作出正确辨析? 1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懂得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13?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显性表现是什么? 14?如何把握“能够选用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这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能力与方法目标?
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1?为什么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并将其放在“课程内容”的首位? 2?小学生应了解哪些儿童易发的疾病及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防灾基本知识? 3?怎样理解“愉快、积极地生活”? 4?如何引导学生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愉快、积极地生活? 5?“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6?如何让学生明白并乐于承担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 7?为什么要提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8?如何使学生在乐于动手和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经验? 9?怎样引导学生“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10?怎样把握“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这一要求? 11?怎样让诚实守信真正走进学生心田? 12?如何把握“懂得感恩”的时代内涵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之? 13?如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成为“低碳一族”? 15?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措施和途径有哪些? 16?如何引导学生与“邻里和睦相处”? 17?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18?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生、平等垢现实意义? 19?集体生活中规则意识应该如何培养? 20?怎样引导学生在公共场合“讲文明有教养”? 21?怎样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并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怎样让学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垢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由认知到践行? 23?如何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24?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5?“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要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落实?
第四章解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1?品德课堂教学如何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教师的角色和作用究竟需要怎样的定位? 3?怎样正确理解“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4?如何正确把握品德课程的评价目标? 5?怎样有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6?品德课程实施过程中“用教材教”有怎样的学科特点? 7?品德课程需要怎样的课程资源开发?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