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本书特色
特级教师领衔打造
教学智慧与灵感的磁撞
疑难…一策略…点评
初中物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节选
nbsp; 言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工
作热情,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教学**线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
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解读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本丛书正是在此基础上,汇集了北京地区
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疑难问题在操作性层面
上给予了解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借鉴价值,是提高一线教师学科素养和教
学素质的优质教学资料。
本丛书从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紧紧抓住教学疑难问题,聚焦于备课、
讲解、设问、导入等常规教学环节和教学功力中的难点、重点及创新点,并把
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教学实效作为解决疑难问题的中心目标和出发点,从教学
艺术的高度解决疑难问题。丛书的编著者们在解读新课程教学疑难问题的过程
中,理解和运用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解读和完善了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提
高了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的有
益尝试。本丛书是教师自修教学艺术和校本进修的优质读本。
本丛书的作者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具有骨干教师的鲜明引领作
用。他们解读的教学疑难问题,不仅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而且具有典型教学
个案的普遍价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创造优质课例,并在
此过程中解读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本书所涉及的教学
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解决策略又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此丛书对于一
线教师极具参考价值,可辅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和灵感,创造优质
课堂。
如何通过设问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难问题
如何在设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强学习动机?
物理是一个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常言说“兴趣是*
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巧妙设问来激活课堂气氛,进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
高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如何进行设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还需要教师从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状态和特点出发,深人钻研、积累
经验、大胆创新。
解决策略
1.创设情境进行设问,诱导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设问
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以先讲**次世界大战时
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军子弹的故事,然后进行设问:这位飞行员
为什么能抓住一颗高速飞行的子弹?这就使枯燥抽象的内容马上变得生动有
趣,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马上便会进行讨论,讨论
不出结果便会主动到书上去寻求更准确的解释,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又例如,在学习“乐音和噪声”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
然后设问: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的声音都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
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使人难受?……学生有了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再加上教
师的提问引导,马上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通过设问巧妙置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通过设问
巧妙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开
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设问:站在汽车里
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就能推动汽车,
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而后者却能改变?学生马上会对刚学过的知识
产生疑问,进而激发要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电灯的实际功率比较时,通过两个截然相反的实验引起学
生的注意:标有“PZ220--40”和“PZ220—100”的两盏灯并联在照明电路中
时iOOW的灯较亮,而将它们串联在照明电路中时40W的灯较亮。此时出示
问题:电灯的实际功率是与它们的电阻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学生就会被带入对
问题的研究之中。
3.结合实验进行设问,启发思维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
察和分析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物理实
验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往往集中在对物理实验
的兴趣上,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
能精心设计实验,巧妙地进行演示,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设问,能够有效地刺
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惯性”内容时,学生对原来静止的物体是否具有惯性不
清楚,教师可以通过做惯性实验(水杯上放一硬纸片,纸片上放一个鸡蛋,
将纸片快速击飞,鸡蛋掉入水杯中),并结合问题(物体为什么不随纸片一起
运动?)将学生带入新知识学习中。
4.把握心理,激发兴趣
中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猎奇心理,这一心理为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另一兴趣
源。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常识相反的情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激发
兴趣。
例如,在讲解“浮力”知识时,可以先这样设问“你见过乒乓球没入水中
不向上浮的情况吗?”学生马上会猜测乒乓球是不是里面装上重物,或者被粘到
容器底上了。教师接着做以下实验:将一个普通乒乓球放人一个大漏斗中,向
漏斗里倒水直至没过乒乓球,乒乓球并不浮起。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产生好奇
心理,教师便可顺利将学生引入浮力知识的学习,再让他们自己去解释其中的
原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典的事例再加上巧妙的设
问,则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强烈的学习
动机’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 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
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可以说,兴趣与
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设问可以是视野之外的引奇纳新,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众入皆视却无
人注意的平凡提取,还可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_些判断性错误的事
例 设问可以根据情境、学生心理需求设置问题,站位于学生心理去设置
问题则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