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心理学:心理医生专业解读变态心理学1 本书特色
人的心理世界是无比庞大的,当我们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时,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心理现象和行为自有其原因。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身和他人的窗户,对这些行为加以解读分析,使读者懂得,人类的行为和习惯并不是无法预测或积重难返的。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发现未知的自己,了解并改正异常行为,做好心理调节。
反常心理学:心理医生专业解读变态心理学1 内容简介
我是谁?为何而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焦虑、抑郁?为什么难以走出创伤?为什么思想如脱缰的野马?为什么不敢看人的眼睛?反常的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反常心理,关爱心理健康,坦然面对人生!
反常心理学:心理医生专业解读变态心理学1 目录
**章 心境障碍
**节
从来不曾快乐过——恶劣心境/ 003
案例回放:一、二、三,我是木头人 / 003
心理医生手记 / 006
第二节
失去色彩的天空——抑郁症 / 009
案例回放:行尸走肉的日子 / 009
心理医生手记 / 012
第三节
案例回放:笑靥如花,心流泪——微笑型抑郁症 / 016
心理医生手记 / 024
心理学家解析 / 027
第四节
我好嗨,我好强——躁狂症 / 031
案例回放:即兴歌手,边说边唱 / 031
心理医生手记 / 033
心理学家解析 / 035
第五节
一阵欢喜,一阵愁——双相情感障碍 / 036
案例回放:游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 036
心理医生手记 / 040
第二章 焦虑障碍
**节
在针尖上行走——广泛性焦虑症 / 047
案例回放:被怪兽追赶的女人 / 047
心理医生手记 / 051
心理学家解析 / 054
第二节
死神频频来敲门——惊恐发作/ 057
案例回放:一名女大学生高铁上的惊魂一刻 / 057
心理医生手记 / 060
心理学家解析 / 064
第三节
妈妈别离开我——分离性焦虑症 / 065
案例回放:守在厕所门外的孩子 / 065
心理医生手记 / 067
心理学家解析 / 069
第四节
除了自己,什么都可能怕——恐惧症 / 071
心理学家解析 / 071
第五节
恐惧不是因为动物凶猛——动物恐惧症 / 074
案例回放:怕蟑螂的肌肉男 / 074
心理医生手记 / 076
第六节
空间之殇——幽闭恐惧症 / 080
案例回放:拒绝乘飞机的女人 / 080
心理医生手记 / 083
第七节
独自起舞的木偶——社交恐惧症 / 086
案例回放:不敢看你的眼睛 / 086
心理医生手记 / 088
第八节
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强迫症 / 092
案例回放:我的思想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强迫思维 / 092
心理医生手记 / 095
案例回放:不要和我站在一条线上——强迫行为/ 099
心理医生手记 / 102
第九节
伸向毛发的手——拔毛症 / 105
案例回放:美丽假发下的忧伤 / 105
心理医生手记 / 109
心理学家解析 / 111
第十节
噩梦不断闪回——创伤后应激障碍 / 114
案例回放:那一刻,世界在我面前坍塌 / 114
心理医生手记 / 117
心理学家解析 / 119
第三章 进食障碍
**节
肚子里住着个饿痨鬼——神经性贪食症 / 123
案例回放:吃不是因为饿,是因为心空 / 123
心理医生手记 / 127
心理学家解析 / 130
第二节
与食物的战争——神经性厌食症 / 132
案例回放:一具行走的骨架 / 132
心理医生手记 / 135
心理学家解析 / 138
第四章 性心理障碍
**节
灵魂放错了身体——性别认同障碍 / 143
案例回放:大男人的小公主梦 / 143
心理医生手记 / 149
心理学家解析 / 153
第二节
难以启齿的痛——性功能障碍 / 155
第三节
不要碰我——性厌恶 / 156
案例回放:无知孩童的性游戏之后 / 156
心理医生手记 / 159
心理学家解析 / 161
第四节
不可言说的癖好——性偏好障碍 / 164
第五节
男人的痴爱给了“它”——恋物癖 / 165
案例回放:男人独爱红色高跟鞋 / 165
心理医生手记 / 169
第六节
对不一样的自己如此着迷——异装癖 / 173
案例回放:着女性内衣的男人 / 173
心理医生手记 / 178
第七节
只为那一声尖叫——裸露癖 / 182
案例回放:穿白色风衣的男子 / 182
心理医生手记 / 185
第八节
自己都不齿的怪人——恋童癖 / 189
案例回放:伸向男孩的邪恶之手 / 189
心理医生手记 / 193
第九节
不寻常的成人游戏——性虐待症 / 197
第十节
你的痛苦使我兴奋——性虐狂 / 198
案例回放:深夜那一声刺耳的鸣笛 / 198
心理医生手记 / 201
心理学家解析 / 205
后 记/209
反常心理学:心理医生专业解读变态心理学1 作者简介
木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曾就职于成都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病房。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儿童社会性发展。2004年起在高校任教,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