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学与蒙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传统蒙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代表性成果,内容涉及三个方面:第1,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十四孝》《小学》《上大人》等蒙书进行了深度解读,包括考订作者、介绍内容、分析体例、总结特点、说明流传和影响等。第二,考察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走进学塾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接受的是什么样内容的教育?从而让读者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我们的文化基因,了解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第三,对从事启蒙教育的塾师做了多方位的研究,包括塾师的资格、聘请、收入、辛酸苦痛以及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等。
传统蒙学与蒙书研究 目录
传统蒙学与传统文化(1)
传统蒙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6)
蒙学热透视(27)
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
———朱熹的论说(34)
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51)
明清时期塾师的收入(62)
传统学塾中塾师的辛酸苦痛(77)
塾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92)
《三字经》的渊源(104)
《三字经》的流传(110)
《百家姓》的改作及其原因(116)
《千字文》的流传及其影响(126)
《千字文》的续作及其改编(135)
《二十四孝》研究(144)
《弟子规》的意蕴与意义(156)
从《小学》的命运评说当代儿童读经(167)
历史类传统童蒙读物的体裁和特征(174)
传统蒙学中历史类教材的编纂特点(189)
清代以前启蒙教材述要(199)
清代启蒙教材述要(207)
附录 现代私塾的意义和局限(216)
后记(220)
传统蒙学与蒙书研究 节选
《传统蒙学与蒙书研究》: 塾师读书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必须严格自律,循规蹈矩,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儒家的礼仪规范之中,而不能率性而为。依人门墙的宾客性质,更使得塾师多了一重约束。在学塾中,塾师的动静举止,都在东家和学童的视线之内。这使塾师深切地感受到了不自由,以至于发出了“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的感叹。 “放狂又恐玷儒风,已把身心频检束。”其实,塾师的这种不自由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由于自律而引起的,因而更为深刻,容不得半点差池。塾师时常在反省自己的言行,惟恐一言有差,一行有失,有背儒士的风范,有损自己的声誉。“身子里好似严姑手里无缘的媳妇,踽踽凉凉,拘拘束束,一星星要循规矩;又似晚母身边失爱的孩儿,孤孤凄凄,怯怯虚虚,半点儿不敢差池。有所言必议之而后言,谁许你乱嘈乱杂;有所动必拟之而后动,谁许你胡做胡为?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准许你懈懈怠怠;衣冠必肃整,容貌必端庄,谁许你离离披披?茶坊酒肆,昔日那慷慨高情,到此来满将抛弃;偷香窃玉,少年的风流狂态,从此后一笔勾除。学两分痴呆,才可骗人欢喜;执一味勤谨,方得免人淹咨。师弟之礼甚严,不可一日放旷;宾主之间不易,能保一世欢娱。……夫六月内暑烁金,也须要戴着帽,披着农,穿着那布裤子,管着那暑袜儿,热烘烘谁知掩得我肌肤酸臭,怎能够得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叹咏归。十二月寒头冻折腰,也须要把着笔,研着朱,坐着冷板凳,踏着那冷地皮,阴冰冰谁知冻得我鼻涕淋漓,怎能够烹黄鸡、酌村醅、醉倒玉山倾。”塾师在人们的期待中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更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期待,塾师就是这样自己关闭了自由的大门,养成了不得有由的心性。 ……
传统蒙学与蒙书研究 作者简介
徐梓,本名徐勇,1962年12月生,湖北京山人。历史学学士、硕士,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元代书院研究》《中国文化通志·家范志》《中华蒙学读物通论》《现代史学意识与传统教育研究》等学术论著多部,编注《蒙学辑要》《中国传统训诲劝诫辑要》等多种,主编《历史》《国学》《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等中小学教材多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研制、“中国国学馆·教育馆文本写作”等课题多项,所讲授的“中国传统启蒙教育”,被评为国家精品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