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怪诞心理学大全

  2020-05-13 00:00:00  

怪诞心理学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解读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奇怪现象背后的怪诞心理,剖析那些不易察觉的非理性行为,诠释生活和生命的本质,并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透视社会,更好地驾驭学习、工作、生活。

怪诞心理学大全 目录

**篇

大脑就爱找借口

**章 潜意识力量: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真

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成为什么人

为何有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控制力

为什么会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容易在脏的地方乱扔垃圾

如何找回真实的自我

第二章 黑就是白:为什么错觉让我们视而不见或信以为真

为什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我们拥有预知别人下一步行动的能力

为什么她老觉得自己的眼睛一大一小

为什么手机没动,我们却常感觉它在振动

有人爱看色彩,有人爱看形状

为何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为什么说视觉并不可靠

“度日如年”中的时间错觉

为什么蒸馏水会变得有气味

第三章 “盗梦空间”:未来是如何潜入你的梦中的

为什么有些梦境会在现实生活中再现

为什么会出现灵异之梦和预知之梦

做梦其实是灵魂在旅行吗

为什么有些梦很清晰,有些梦醒了就忘记

人们为什么喜欢做白日梦

为什么许多人会梦到自己考试

梦中的记忆是可靠的吗

做梦也能让人产生巨大的恐惧吗

为什么会让自己“故意地自作自受”

第四章 禁果效应:为什么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为什么越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购物动机来自内心满足感的获得

占便宜心理和无功不受禄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哄抢事件

“杀人游戏”背后的心理动机

巧用“从众心理”,扩大影响范围

为什么我们“欲得寸”,就需要“先进尺”

第二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

**章 思路迷失:为什么我们能找到去月球的路,却迷失在大卖场

为什么目标细化后更易实现

演绎思维让我们更了解事情真相

少数服从多数是必须的吗

一番好意为何导致分手

转换自己的心智模式

青春期为什么更依恋同性朋友

为何女性到了更年期容易失眠

第二章 两极分化:为什么心态让双胞胎“命运”迥异

同样的钱为什么感觉不同

人们为什么热衷冒险

人们更偏爱有曲线的物体吗

不同颜色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揭秘养宠物的人的几种常见心理

“如愿以偿”的少年因何抑郁

心态让双胞胎 “命运”迥异

大家喜欢流行事物的心态其实各不一样

逆向选择

幸福与不幸福只是你的一念之差

第三章 恐慌危机: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恐惧

公车上如何选座位反映了什么

乘电梯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总是盯着电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

字看

从众行为与害怕偏离群体的心理有关

什么环境让你感到恐惧

“虚假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 久等是病:为什么我们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

你是不是已经走进了拖延怪圈

为什么大学生会拖沓学业

如何纠正隋性的生活方式,不再拖沓

为什么多做计划能让我们少花时间

第五章 观察艺术:我们有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陌生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

外表看上去很健康的女性也会患抑郁症

他人渴望被认可的想法,你读懂了吗

夸大自身的不幸是出于什么心理

观察一下你的不满情绪

我们为什么工作

为什么我们常会后悔

第三篇

给自己上一个阀门

**章 欲壑难填: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求

为什么人的权力欲望会不断膨胀

为何因一件睡袍换了整套家居

为什么女人爱挽男人的手

为什么女人都喜欢穿高跟鞋

我就是要购物

女人也需要蓝颜知己

任性也是女人的一种心理需求

第二章 自信妄想狂:为什么我们总高估未来的收益

彩票到底有何魔力

宁可越跌越多,也要死抓跌股不放

为什么关键场合我们往往会发挥失常

别妄想商家的“免费午餐”

第三章 驱除不良情绪:他为什么总是战战兢兢

博客成为避风港——压抑

不肯远行的蜗牛——逃避

平衡与不平衡的差距——抱怨

塔里兰的阴谋——愤怒

方丈与青年——厌倦

富商也有苦恼——紧张

他为什么总是战战兢兢——自卑

活在昨天的年轻人——怀旧

第四章 气场: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能够影响别人

多说“你”真能促进交流吗

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

尽量多让对方说“是”

情绪也能传染给他人吗

“赞美”要量身定做

指责和抱怨他人,于事无补

说话技巧为什么重要

语言中的人情债轻易赖不掉

如何提高说服力

为什么**句话非常重要

如何能在群体中影响别人

用“权威成分”征服你的对手

为什么事先坦露自己的缺点反而让自己变得容易亲近

第五章 自救:为什么死神也怕咬紧牙关的人

睡觉时胡子放在哪儿——简单生活

小和尚买油——转移注意力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的人——珍惜生命

偷懒的马会把你拉进失败——克服懒惰

*重要的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握现在

请先看完所有题目——归零心态

大鱼的故事——承受风险

推销《圣经》的神父——挑战自我

拗不过骆驼的人——合理期望

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安心自在

第六章 善变:做好了决定为什么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我们会因打折而改变购买决定

生活中为何有如此多的善变者

为什么明明不喜欢某些人,却总是无法拒绝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会有“鸟笼效应”

多动下脑筋就可以改变他人的决定

是什么让你在做决定时变得不那么理性

第四篇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章 进化论:为什么穷人家里女儿多

生男生女到底是由谁决定的

一头秀发的女性为什么更有吸引力

谎言能够让社交变得更加顺畅吗

为什么男人更易出现中年危机

为什么男人对婚姻有天生的抵触情绪

第二章 群体智慧:为什么人多却不一定力量大

为什么人多却不一定力量大

为什么人越多工作效率却越低

人多为什么胆大

太多的爱为什么让孩子难以承受

合则散的华盛顿合作定律

有时候,一个人的判断比多个人的更准确

第三章 追随者:为什么演唱会的观众会跟着一起唱

为何观众看演出会“一呼百应”

“两情相悦”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总有一些掌声先响起来

糟糕的**印象有多严重

为什么越赞美越好

为什么“名片效应”可以拉近心理距离

他人的关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积极主动

交谈中,要跟随着别人的步调

“羊群效应”——追随者的从众心理

第四章 大话王:为什么我们愿意说假话并听信谣言

说谎是人的天性吗

不说“我”的人多在说谎

为什么我们喜欢听信谣言

是不是说谎,看表情就可以知道

揭穿骗局的铁匠——洞察谎言

为什么恋爱中的男女都爱说谎

为什么我们不介意谎言的存在

第五章 心体合一:“无聊死了”,真的会死人

为什么“装”出来的快乐也能真快乐

“无聊死了”,真的会死人

为什么喝水能调节心情

脾气来得快,伤口好得慢

小心细微动作“出卖”你

成人磨牙多是心理受挫

人为什么喜欢接吻

为什么换个发型就能换个好心情

为什么人类会有瞬间呆住的反应

第五篇

拯救伪快乐

**章 幸福指数: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却感到不幸福

乞丐为何特别喜欢**双鞋子

财富与幸福是什么关系

成功能带给你幸福吗

为什么懂得放弃的人活得更幸福

让父母快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为什么结婚之后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

为什么太聪明的人反而很难感受到幸福

幸福可以经营,因为它更接近一种主观感受

为什么许多人都喜欢“晒”幸福

幸福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第二章 快乐有方法:为什么生活越简单反而越快乐

从 到“都发都发”

每天做“快乐练习”让你心情更愉悦

买回短吻鳄的海因茨——快乐管理

为什么生活越简单反而越快乐

谈话时,请把身体微向前倾

助人为乐者更快乐

远离忌妒才能变得快乐

无私者更快乐

第三章 压力释放:“心理垃圾”要随时清理

为什么人在夜晚感情*丰富

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插话

为什么说懂得宣泄愤怒的人更健康

另类偷窃,只为了寻找快感

“心理垃圾”要随时清理

你知道撒娇也能释放压力吗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出轨

为什么有时候人要“看小”一下自己

第六篇

日常生活原来是这么的不可思议

**章 视觉:为什么酒吧的光线都很昏暗

为什么酒吧的光线都很昏暗

为什么保险柜多为黑色

为什么红色电风扇越吹越热

为什么公路上蓝色汽车少

日本料理喜欢用黑盘子的秘密

为什么办公室颜色会影响工作效率

为什么体育场的跑道是红绿色相间

为什么罪犯多喜欢红色

第二章 九型人格:我们天生就是内向或外向的人吗

青蛙和蝎子——人格稳定性

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兄弟——气质

同处一室的不同性格者——性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特质

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励

伯乐王旦——贝尔效应

他到底是谁——多重人格

从口头禅看人

为什么爱出风头的人更脆弱

第三章 永不放手:为什么人会有过度执着和疯狂的时候

为何有那么多人迷失在网络里

迷恋名牌、崇尚权力有错吗

超级追星族到底有多疯狂

婚外恋中谁更奋不顾身

疯狂的赌徒——病理性赌博障碍

为什么有人认为结婚*好要有房

为何年轻人总执着于“哥们儿义气”

千军万马哄抢“铁饭碗”

选秀成风,为何那么多人争当明星

第四章 异度空间: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超能力存在

阿基米德和纯金的皇冠——灵感

弗洛伊德与埃米夫人——自由联想法

为什么人会越老越迷信

第五章 飞跃疯人院:为什么人们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为什么有人连半个馒头都吃不完

为什么老觉得证书没考完

为什么总觉得有人在跟踪他

希特勒的变态心理——本我和超我冲突

害怕直视别人的汤姆——自闭症

甘受皮肉之苦的贝蒂——性虐待症

从佼佼者到名落孙山的女孩——忧郁症

约翰的可怕念头——强迫症

无病乱投医——疑病症

出走带来的后患——癔症

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神经衰弱症

第七篇

外在的非理性也是可以预测的

**章 偶然的力量:为什么人们喜欢从巧合中寻找因果

为什么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

祈祷真的有用吗

墙上挂的画会影响你

缘分到底是什么东西

奇妙的“心灵感应”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是真的吗

为何有人总是觉得自己看到过超自然现象

第二章 背道而驰:为什么有人喜欢对着干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对着干

为什么逆耳的话要先说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变叛逆了

表扬孩子未必都是好事

他们为何对名人穷追不舍

为什么有人喜欢偷吃“禁肉”

为什么会对领导决断有抵触心理

婆媳之间为何经常硝烟弥漫

为什么有些女人 岁了还单身

真的是“无仇不成父子”吗

第三章 都市通病:现代人为什么毛病多

如果我们生气,吃亏的究竟是谁

博士的“旷世杰作”——自恋

人生为何如此黑暗——空虚

人生的毒药——忌妒

丈夫离去的日子里——孤独

幸福靠自己争取——怨恨

生死边缘的徘徊——抑郁

把工作留到明天——拖延

他为什么会脸红——羞怯

地上的泥土与天上的星星——挫折

特殊的寻找者——完美主义

见义勇为不是错——定式错位

楚汉之争,谁主沉浮——优柔寡断

第四章 行为规范:为什么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

为什么愿意免费做义工,给补贴却不愿意做了

岳母准备的晚餐你能付费吗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博弈

礼品如何发挥平衡作用

美元的礼物还是 美元的现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罚款对杜绝迟到有效吗

为何我们的请求常常事不过三

社会规范心理对行为的促进作用

第八篇

摇摆源于拒绝不了的诱惑

**章 销售陷阱:为什么便宜的东西让我们花更多的钱

“免费”让我们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为什么越“限购”越好卖

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的黑马——捆绑销售

福特公司的抽奖活动——活动促销

商家为什么卖给我们一个“免费”人情

用户体验不是免费的午餐

推销的失败与成功——洞察关注点

会听客户话外音的大卫——窥探心理动向

一件“减价”的貂皮大衣——把握价格策略

“您说的‘价值’,指的是什么”——捕捉客户下意识

等候的成效——右脑思维

客户的担心——安全感

电话销售人员的哀兵策略——利用同情心

销售员乔治的故事——对比效应

白手绢“擦”出的效果——剧场效应

第二章 安慰的魔力:为什么赞美与表扬能使白痴变天才

查尔斯·史考伯的经验之谈——赞美

子高求情——巧言游说

卡耐基与比西奇——夸奖教育

肯德基的特殊顾客——激发动力

苏步青和三位恩师——教师人格

给孩子贴上正面标签——标签效应

期望能产生奇迹——罗森塔尔效应

“小笨蛋”爱因斯坦——永不放弃

赞美的力量——南风效应

第三章 万有引力:为什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为什么男人看女人外貌,女人看男人能力

男人为什么喜欢漂亮女人

少儿期的孩子为什么“臭美”

为什么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初恋的内心体验

恋爱中的审美错觉

恋爱中的心理差异

恋爱中的自惑心理

恋爱中的忌妒心理

驶出单相思的心理孤港

热恋的心理距离

失恋后的心理调节

第四章 心灵保卫: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

为什么暧昧让人欲罢不能

为什么职场恋情容易发生

刺猬效应

女人如何能不唠叨

克服“婚前恐惧症”

新婚心理调适

当心婚后“爱情沉默症”

婚姻的“头号杀手”——婚外恋

如何面对婚外恋

第九篇

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章 一切只因非常态:为什么他要动手打女友

动手打女友的原因——变态心理

另类的男孩——异装癖

对内衣有特殊爱好的男孩——恋物癖

幻听者的疯狂——感知障碍

妄想导致的悲剧——思维障碍

那些抑郁自杀的人——情感障碍

第二章 家庭中的悲凉:为什么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家庭暴力

婚后仍是处女——家庭冷暴力

恶母虐女——忽视、虐待儿童

诈病的爱丽丝——孟乔森综合征

被虐待的老人——精神虐待

第三章 非理性:为什么味道不怎么样的蛋挞店会生意兴隆

为什么味道不怎么样的蛋挞店会生意兴隆

追女孩时为什么不能太殷勤

为什么人处于拥挤的环境中容易变得暴躁

非理性购物是女白领*喜欢的解压方式

为什么销售员越热情人们越反感

漂亮女人的困惑——为什么得不到同性的好感

当有些事非己所想时,为何还是不愿放手

为何老实人总是仕途不济

为何越贵的药还总是提价

为何当我们认为是自己控制了电脑时,其实是电脑影响了

我们

第四章 失乐园:为什么“朋友”也可能是骗子

惯于偷窃的少女——盗窃犯罪心理

一则群体事件——集群犯罪心理

什么令他们过失杀人——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

过失也是有迹可循的——过失犯罪动机

苏教授挽救失足青年——初犯心理

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累犯心理

第五章 偏颇吸收:为什么我们会一条道走到黑

偏颇吸收:我们的情感偏见

偏信令我们信数字多于信自己

警惕“浮躁”偏颇了内心的抉择

为何常“自我交谈”,就能不对信息抉择有偏颇

第六章 相对论:为什么人们爱互相比较

为什么我们总看到别人的好

孩子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

为什么恋爱后的女人容易变成“傻子”

单身是好儿子,结婚却成为不孝子

为什么婚前新鲜,婚后厌倦

为什么“远亲不如近邻”

望子成龙的重复犯错

第十篇

世界充满危机,你要内心强大

**章 环境“污染”:为什么在酒吧更有暧昧氛围

所坐的位置也能影响心绪

办公室心理换位的应用

当心办公室心理污染

引入外部竞争机制

拉拉队的神奇作用

我们的不安——陌生环境

高处你是否能胜寒

为何黑暗容易引起人内心的不安定感

为什么人在拥挤的环境中情绪容易爆发

家居色彩对人有何影响

高温与焦虑挂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创伤

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噪声

第二章 办公桌关系:为什么职场不能走直线

职场跷跷板互惠原则:互利互惠才能皆大欢喜

初涉职场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转换

初入职场走好**步

学会做人

忠于自己的职业——学会敬业

弃智绝俗的张良——大智若愚

三选二怎么选——团结意识

马丁的遭遇——学会忍耐

龚遂与韩信的不同命运——不争风头

为什么同人不同命——多请教

第三章 决策影响:为什么两个头脑不如一个头脑

华南虎照片引发的骚动——眼见不为实

加碘盐的谣传——为什么三人成虎

舌根下压死人,人言到底有多可畏

为什么决定受心理弱点影响

为什么我们都会以貌取人

我们是否会因为广告而去消费

生气的时候能做出更好的抉择

为什么要让孩子独立做决定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心理依据

为什么人会有“即刻满足”和“延后满足”


怪诞心理学大全 节选

第五章 自救:为什么死神也怕咬紧牙关的人 睡觉时胡子放在哪儿——简单生活 有一个老人,非常喜欢留大胡子,花白的胡子足有一尺长。 有一天,老人在门口溜达,邻居家5 岁的小孩儿问他:“老爷爷,你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 老人竟一时答不上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人突然想起小孩子问他的话。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感觉很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仍然觉得很难受。 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整整一个晚上,他始终想不出来,过去睡觉的时候胡子是怎么放的。 第二天天刚亮,老人敲邻居家的门。 正好是小孩子来开门,老人生气地说:“都怪你这小孩,害我一晚上没有睡成觉!” 人总爱和自己较劲儿,什么事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总要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原本很自然的事,考虑多了便成了烦恼。 生活也一样,如果你对生活有太多的要求,就会为生活所累。曾有一首歌唱道:“总是到了*后才明白,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才是真……”的确,生活需要简单,简单能够带来和谐。简单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 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整顿,是率直,是单纯,它通常表现在诸如单纯的饮食、更有纪律的日常作息这种单纯的生活方式上。换言之,简单化就是在喧嚣的世俗里增加一份宁静。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 小和尚买油——转移注意力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看清前面的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却洒掉了1/3 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下汇报。” 小和尚想要推掉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想汇报的事。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特别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近处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了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儿都没有洒。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正如小和尚买油,**次买油,小和尚越是担心摔跤,结果油洒得越多。第二次买油,在老和尚的建议下,小和尚转移注意力,欣赏沿途的景致,观察过往的游人,结果一滴油都没有洒。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注意力不能同时集中在两件事物上,当你受困于某件事情时,你可以主动跳出来,开始着手进行另一件事,以此转移注意力。注意力的转移是指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就像转移注意力可以让和尚更好地打油。 其实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当生活中有很多不快,让你难以开怀的时候,你也可以放下执着,转移一下注意力,让心看到另一种风景,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 转移注意力,学会享受如山水般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心灵生活”,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学习、工作起来也会感到更有意义。 ……

怪诞心理学大全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1905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