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2020-05-13 00:00:00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系统地考察了屯堡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全面地梳理了屯堡社会的文化形态及其具体内容,展示了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屯堡宗教的视角,探讨“社会如何可能”这一主题。本书呈现了特殊的中国本土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基础和向度,形成对将宗教区分为制度性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二分法定式的新的研究视角。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内容简介

贵州的屯堡社会,是在明末清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屯兵移民所形成的社会。该社会具有军屯制度的特点,与贵州的原住民社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与汉人移民的原住地有文化上有共同的起源,该社会在历史变迁中又形成了自己社会的认同形式(如共同的先祖)。这种因军屯制度而发展形成的认同文化增加了屯堡社会的凝聚力,并且在现代社会仍有很重要的影响。
本书呈现了当今屯堡自主性的社会生活与宗教生活互为嵌套的社会事实,从宗教生活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结构性关联上,探讨宗教生活促进屯堡社会稳定性的机理。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目录

导 言 宗教生活与社会稳定性的关联性研究/001
  **节 中国乡村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及其宗教诉求/001
  第二节 屯堡乡村社会稳定性的发生学溯源与当下表征/011
  第三节 理论探讨与概念界定/020
  第四节 田野工作与研究内容/031
**章 屯堡均质型经济及其社会文化内涵/038
  **节 均质型经济的发生及其社会-文化维度/038
  第二节 核心家庭间的经济合作及其精神品质/054
  第三节 跨村合作与屯堡族群社会的交流整合/070
  第四节 面向新时代的挑战与合作需求/076
第二章 屯堡社会结构及其宗教文化向度/096
  **节 屯堡社会结构的发生学及其宗教文化意义/096
  第二节 当代屯堡社会结构及其稳定性的精神底蕴/109
  第三节 通婚圈与屯堡村落的村际整合及其文化内蕴/137
第三章 屯堡社会自主性及其宗教文化精神/151
  **节 屯堡社群的社会适应性及其宗教文化意义/151
  第二节 屯堡社区精英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导向/164
  第三节 自组织机制在屯堡社会运行中的功能与意义/184
  第四节 屯堡社会自主性及其精神维度/198
第四章 屯堡礼俗生活与通过仪式的嵌入/216
  **节 屯堡诞生礼仪中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生活意义表达/217
  第二节 屯堡成年礼“剃头”仪式的象征意义与人群整合/223
  第三节 屯堡结婚礼仪彰显的社会联结方式及其变迁适应/231
  第四节 屯堡丧葬仪式中的社会整合与意义生成及其共享/238
  第五节 屯堡人祖先祭祀仪式的社会实践与文化意义/248
第五章 屯堡妇女的社会性别与宗教生活/261
  **节 历史演变与社会生活中的屯堡女性/261
  第二节 屯堡妇女宗教生活的内容与形态/265
  第三节 屯堡妇女朝山的行动、功能与意义/281
  第四节 佛头组织的宗教职能与社会参与/302
第六章 神灵崇拜与屯堡社会的建构及整合/312
  **节 神灵崇拜与地域社会的建构/312
  第二节 汪公崇拜与屯堡族群社会/318
  第三节 社会变迁中的信仰中心与地域社会/335
  第四节 做会的意义与功能/347
  第五节 基督教信仰与屯堡社区/353
结 语 屯堡宗教生活与屯堡社会的互构与共生/363
  **节 村落共同体与社会自主性共同支撑的屯堡社会稳定性/363
  第二节 宗教生活与屯堡社会稳定性/370
  第三节 本研究的方法论总结/378
  第四节 屯堡经验的普泛价值/380
参考文献/385
附录一 屯堡农村家庭访谈问卷/398
附录二 田野调查访谈资料节选/411
附录三 YDJ母亲丧事礼金单/425
附录四 访YDJ所在钱会之一:会单/431
附录五 2012年清明节鲍屯上大坟田野调查资料/433
附录六 2011年九溪村七月河灯节系列活动通知/437
附录七 下坝村村规民约/439
附录八 三铺村山歌比赛田野调查资料/441
附录九 田野日记摘录/443
附录十 屯堡地区及个案村相关平面图/449
后 记/454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作者简介

孙兆霞,女,1958年生,籍贯山东,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安顺师专任教,长期从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2001年9月担任安顺师专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2004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马列部。现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委决策智库专家。1984年至1988年,迄今从事贵州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研究3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屯堡研究等。从2010年起,带领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团队协同进行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
汪青梅,民俗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贵州屯堡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村落民俗、民间文学与屯堡文化研究。主持和参与课题5项,发表屯堡文化研究论文数篇。。张建,云南大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近年来主持贵州省委改革办党建扶贫研究课题,参与了多项反贫困研究课题。
张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等研究。近年来参与3项屯堡文化研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孙兆霞,女,1958年生,籍贯山东,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安顺师专任教,长期从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2001年9月担任安顺师专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2004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马列部。现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委决策智库专家。1984年至1988年,迄今从事贵州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研究3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屯堡研究等。从2010年起,带领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团队协同进行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
汪青梅,民俗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贵州屯堡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村落民俗、民间文学与屯堡文化研究。主持和参与课题5项,发表屯堡文化研究论文数篇。。张建,云南大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近年来主持贵州省委改革办党建扶贫研究课题,参与了多项反贫困研究课题。
张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云南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等研究。近年来参与3项屯堡文化研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张原,人类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国家民委首批重点联系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代表著作有《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民族出版社,2008)、《地方之上:人类学西南研究的视野拓展与田野实践》(民族出版社,2016)等。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2194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