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变迁三十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

  2020-05-14 00:00:00  

变迁三十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 本书特色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本书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要求,探索新型城镇化如何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以珠三角30个基层乡镇为样本,分析它们各具特色的城镇化之路。本书辑录来自南都珠三角记者站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实地采访资料,以基层一线的视角还原客观史实,具有非常难得的独创性。这是一份生动而宝贵的调查纪录,也是珠三角发展轨迹与困境的多角度展示。珠三角是广东省*大的城市发展区域,也是全国范围内城镇化增长*为迅速的重点区域之一,其城镇化的路径在广东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语境下独具参考价值。

变迁三十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 目录

 

【目录】

编年史**部:百舸争流  自然生长(1984—1992)

南海大沥:马路起步 民间“造”城

东莞虎门:借船出海 从村到城

顺德容桂:“三来一补”诞生之地 

中山石岐:从田园变“小香港”   

深圳渔民村:曾经拆了洋房建“握手楼”  

江门司前五金专业镇:五金祖师爷“拆战斗机”起家

珠海三灶:百万富翁“炒地”炒成清洁工  

广州南华西:区街工厂“偷运”起家  

编年史第二部:千帆竞渡  鬻地为舟(1992—2004)  

南海下柏村:土地入股  农民变股民  

顺德北滘:经济产权改革催生百亿富豪

珠海会同村:大学生租猪圈开酒吧 

中山古镇:“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惠州大亚湾:政商结盟应对地产调控  

江门里村:收回“失地” 20年后拍出“地王”

佛山布心村:“村改居”历史遗留问题

深圳南岭村:通过村规“改造”村民  

广州开发区(上):“无人区”建大工业

广州开发区(下):政府回拨土地解农民之忧 

编年史第三部:产业平衡  落地生根(2004—2013)  

深圳万丰村:小产权房带来的利益与争议  

东莞高埗村: 金融危机冲击“租房经济”

东莞樟木头:外向型地产再寻新方向  

惠州惠东、佛山高明、江门台山:无人村与都市圈为邻

珠三角交界区域市镇:“边城”逐步融进都市 

顺德新城:造城十年 新城梦还在延续 

南海狮山镇:基层工会重组助力管理  

惠州仲恺 :工业园区为农村处理污水 

中山崖口村:*后的人民公社也在转型

番禺华南板块:卫星城不再只是“住城”  

广州小洲村:田园水乡掀起拆建运动  

深圳城中村:改革谋求从基层自治破题

变迁三十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 相关资料

 

【名人推荐】

  

珠三角的城镇化30年,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不在于城市建设得是否漂亮,不在于gdp增长速度有多高,而在与务实的精神和态度

——国家发改委车更适合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作出“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的清晰表述。同时,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可持续性发展将提供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要理解新型城镇化如何可持续发展,要先了解过往30年传统城镇化的路径。《变迁30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这本书记录了过往30年城镇化的路径,让人得以看清从传统城镇化发展到新型城镇化这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有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根源可以归结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走的这条城镇化道路。这是一条城市主导下的资本城镇化道路,它更多的是一种资本城镇化,而不是人的城镇化。读懂了珠三角城镇化30年的历史就读懂了不少社会现实的根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杨保军

回顾珠三角城镇化30年的经验,可从城镇化的角度探求中国社会如何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理想的城镇化进程,只需要政府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如经济转轨、产业布局、社保均等,自然能吸引不同地域、行业、目标的人才、人口、人力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分布、合理流动;力戒用政府单方面确定的标准、办法、程序去审查、预判谁是否适合本地、谁应不应该进城的老办法,而应当采用事先经民主程序立法确定定居标准、事后经公开公平公正的调查核实予以确认的新程序。这是中国城镇化30年经验的总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王太元

变迁三十年-珠三角城镇化30年编年史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415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