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以动物性食品为例 本书特色
在我国频繁爆发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的背景下,本书作者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和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以动物性食品安全为例,分析了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总结了风险社会中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的特征,提出了构建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体系的设想,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以动物性食品为例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国外食品安全研究现状 第四节 国内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二章 风险全球化与动物性食品安全, **节 风险社会的含义 第二节 全球化冲击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 第三节 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取代传统散养模式 第四节 大量从国外引进动物品种传人疫病 第五节 引进国外养殖技术造成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第三章 科技进步与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节 养殖科技进步的副作用 第二节 动物疾病繁多,被迫大量用药 第三节 病死动物销售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第四节 促进动物迅速生长的饲料第四章 风险社会中的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特征 **节 “风险”这个概念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节 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特征 第四节 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分配逻辑第五章 “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与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责任 **节 关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第二节 兽药政策与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 第三节 饲料政策与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 第四节 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不畅第六章 构建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体系 **节 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几个认识误区 第二节 改变政策,转变生产模式 第三节 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有机养殖以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 第四节 以严格监管制度遏制动物性食品安全风险附录 访谈录音整理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食品安全-以动物性食品为例 作者简介
田永胜,现为广东省嘉应学院高级编辑。1992年,获山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l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北京市西城区团委、光明日报社、中宣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2011-201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脱产博士后研究,专门研究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担任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领导者手册》(合编,l996)、《心灵的守望者》(1998)、《五种伦理学理论》(2002)、《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2003)、《六朝宗教》(合著,2004)、《实用主义》(合译,2007)等哲学宗教著作,并出版《中国之重一一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2005)、《中国之重一一权威人士解读新农村建设》(2006)等“三农”问题著作。近年来,专门研究食品安全对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版《向肉食说No》(2009)、《老祖宗的吃饭智慧》(2012)、《21天减肥挑战》(合译,2014)等著作。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周易研究》、《人文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报纸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