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系列剧——形式、意识形态和制片模式 本书特色
美国电视系列剧从未像现今这般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在法国,近十年来,媒体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重新审视美国电视剧的工作。如果学界着手这一课题是情理之中且值得期许的话,那么,剩下的困难便是如何在谈论时保持必要的距离。电视剧的系列化在历史上与对利润的高需求密不可分,它是商业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后者前景难测,系列剧这一形式的走向依旧扑朔迷离。
本书分为两部分,综合了专题研究和宏观视角。**部分,作者将电视系列剧作为商业形式进行研究,从其源起直至现在,解析它的形式及制作模式;第二部分,作者将其视作意识形态形式。本书深度分析了三部美国电视剧(《x档案》、《犯罪现场调查》与《24小时》),并将它们置于共同的历史情境中。
电视系列剧——形式、意识形态和制片模式 内容简介
好莱坞电视系列剧为何能够吸引全球年轻观众?
电视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本土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文化产品,难以建立稳定的赢利模式。但是,好莱坞却成功地将其电视系列剧推广到全球,建立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好莱坞成功秘笈是什么?
工业模式下的好莱坞系列剧采取的主要编剧形式是什么?
电视系列剧为何需要意识形态规划?
本书揭示了好莱坞电视系列剧的编剧形式和赢利模式,对于影视界、文化研究界、文化产业界的研究者、产业从业人员和相关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于美剧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好书。
电视系列剧——形式、意识形态和制片模式 作者简介
大卫比克斯东(David Buxton),巴黎第十大学(巴黎西部—楠泰尔拉德芳斯大学)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教授,他在艺术与表演历史(HAR)实验室领导“文化、电影、电视工业”小组。
作者还著有:《摇滚乐:明星制度和消费社会》,三色堇出版社(La PenséeSauvag)格勒诺布尔,1985年;《从<复仇者>到<迈阿密风云>:系列剧的形式和意识形态》,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曼彻斯特、纽约,1990年;《从<大淘金>到<迈阿密风云>:系列剧的形式和意识形态》,欧洲空间出版社,拉加雷讷白鸽城,1991年;《1959年以来的法国电视报道:幻想之地》,拉玛棠出版社(“视野”系列),2000年;《法国的媒体知识分子》(弗朗西斯詹姆斯主编),国立视听资料馆/纳坦出版社(“活动中的媒体”系列),2005年;《1980年代以来法国媒体的普及者、评论者、主持者、调停与介入》(弗朗西斯詹姆斯主编),拉玛棠出版社(“传播与文明”系列),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