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人文教育 本书特色
大学教育,如何做人是*基本的教育。专业教育侧重于“育才”,素质教育侧重于“育人”。若“育才”压倒了“育人”,学生掌握了高新技术却缺乏人文关怀,具备了学识却不具备人本意识,教育就是失败的。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培育的是人性。
国内享有崇高声望的思想史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 87岁高龄的张岂之先生阐述高校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与重要性的重要著作,是张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的理论结晶。张先生认为,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浸润,就好像大学没有草坪、没有树木、没有喷泉一样,干枯贫乏,教育功能将难以实现。因此,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被割裂、分离很长时间以后,今天强调人文文化的重要性,用以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是题中的要义。张先生强调,不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如何发展,人文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不会改变的。教育不但使人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必然改变自己,使自己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个目标的达到,必须依靠人文教育。而大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必须通过教育悉心浇灌、维护。
大学的人文教育 内容简介
(1)作者具有极高知名度,在教育界享有崇高声望
(2)主题契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大学的人文教育 目录
清华的人文传统
忆随汤用彤先生学习西方哲学
真正的老师
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研究
简议人文学术与个性
对立耶?一体耶?
论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
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关于大学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高等教育与文化育人
高校人文教育与教育理论
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
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
大学文化育人的新成果
“育人为本”与“文化育人”
论科技伦理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华例举及其效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论
试论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我对中国大学精神的理解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大学的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
张岂之 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笔名栗子、谭心,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1985—1991年任西北大学校长,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参与主编《宋明理学史》,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中华人文精神》《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学说史(六卷本)》《张岂之学术自选集》《乐此不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