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本书特色
我国当代教育所面临的性别困境可概括为:忽视性别的教育并未消除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而重视性别的教育又难以突破传统的束缚。这种两难境地的形成,根源于我国教育传统的影响。
当代教育要走出性别困境,迎接性别的挑战,其根本路径在于以社会性别为视角,对教育传统予以客观认识、理性反思与创造性转化。周小李所著的《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探寻当代教育走出性别困境的根本路径。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内容简介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简介: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性别平等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应如何对待女性?……一百多年来经由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实践与反思,中国学校教育业已形成两大教育传统:性别化教育与性别中立教育。在当今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两种教育传统只有实现向性别敏感教育的超越,才能引领当代中国教育走出性别困境,迎接性别挑战。
性别敏感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教育应培养有性?的“完整的人”。为了使男女两性成长为“完整的人”,教育应当是社会性别意义上平等的教育,还应当是社会性别意义上完整的教育,更应当是社会性别意义上有德性的教育。周小李所著的《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娓娓道来,探寻当代教育走出性别困境的根本路径。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目录
绪论 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性别困境与挑战
**章 社会性别与教育传统:概念分析与理论铺垫
一、社会性别的概念分析
(一)社会性别的词源:gender
(二)社会性别的内涵
(三)社会性别视角的特征
二、教育传统的概念分析
(一)传统的内涵与特征
(二)教育传统的内涵与特征
三、以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教育传统的合理性
四、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性别化教育与性别中立教育
第二章 性别化教育与性别中立教育的历史考察
一、性别化教育与性别中立教育的萌芽
(一)?末民初中国的社会性别:“别”与“同”的异曲同工
(二)女子教育初建与男女同学初步确立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 作者简介
周小李,女,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现为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及女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已在《教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