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本书特色
两亿80后集体奔三!真实调查妥代80后生活现状,是谁阻止了我们三十而立?你买房了吗?你工作稳定吗?你有赡养 你的父母吗?你准备好结婚了吗?你准备好做父母了吗?你准备好做父母了吗?一切让事实说话!
80后是需要认同的一代,我们不需要任何不切实际的指责与棒喝。80后必将成为时代的骄傲,我们一直坚信并正在为此付出努力,这是全体两亿80后而立之年的共同目标。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内容简介
我们——1980年以后生人,被叫做“80后”,大多数人别称独生子女。
小学时我们一边在老师面前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边崇拜着动画片里的圣斗士修炼自己的小宇宙。初中时我们~边学人体生理卫生,一边看古惑仔,研究金庸武侠小说。高中时我们一边传着纸条看着小说,一边做黄冈试题海淀考卷。大学时我们一边翘课痴迷自己的喜好,一边赶回课堂点名答到。我们一边被人注目着,~边被人鄙视着。我们一边任人宠溺着,一边任人声讨着。我们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经过了考试折磨的学生时代。而现在,我们要一边面对生活,一边集体奔三!
从1980年到l989年,约有两亿80后出生;
从2010年到2019年,将有两亿80后集体奔三。
198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是762元,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1980年相比较上涨384倍。
1980年,中国一个工人40元的月工资,可以养活3口之家无忧愁;2010年,中国一个工人1500元的月工资,可以养活自己一人,却还会心惊肉跳。
gdp迅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两亿80后面对着怎样的现实?是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房价,是越来越不敢提及的婚姻,还是我们越来越微薄的薪水?
当我们面对而立之年,是谁阻止了我们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是一个起点,还是一个终点,我们这些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真垮了吗?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目录
**篇 我们的家在何方
1.1 逃离北上广深
1.1.1 房子=希望?
1.1.2 上海旧梦
1.1.3 当爱情遇上房价
1.1.4 逃离深圳
1.1.5 当天堂城市也发起房价战争
1.1.6 幸福在哪里
1.2 农村包围城市
1.2.1 努力的结果一定离梦想*近
1.2.2 生活需要希望
1.2.3 选择更重要
1.3 租房还是买房
1.3.1 为了面子还是灰头土脸?
1.3.2 谁让我的房贷陪我过夜
编者按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希望
第二篇 我们该怎么努力
2.1 被扩招与被就业
2.1.1 扩招后的就业状况确实难上加难
2.1.2 被就业的是与非
2.1.3 三方协议与就业率
2.2 我们在拖后腿
2.2.1 迷茫,但是也要有信心
2.3 要金钱还是要健康
2.3.1 乐观一点,幸福就会降临
2.3.2 为了未来,我拿身体去赌
2.3.3 收获是需要代价的
2.4 迷茫的职业规划
2.4.1 我找到了未来的路
2.4.2 迷茫的前途
2.4.3 为了逃避去读书
编者按我们终会收获自己的时代
第三篇 谁阻止了我们的婚姻
3.1 越长大越孤单
3.1.1 宅女生活录
3.1.2 孤独的城市隐侠
3.2 剩男剩女
3.2.1 乘4女进化论
3.2.2 从凤凰到草鸡。
3.3 闪婚闪离
3.3.1 一则关于婚姻的梦想
3.3.2 冲动的婚姻和苦涩的果实
3.4 现代婚姻三大件
3.4.1 婚姻的必需品
3.4.2 婚房
3.5 被相亲
3.5.1 漫漫相亲路:从抵死反抗到生活娱乐的蜕变之旅
3.5.2 几番细思量,还是相亲好
编者按理智与情感
第四篇 回家?
4.1 空巢家庭
4.1.1 当你的父母感到孤独
4.1.2 两难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4.2.2:4 养老
4.2.3 拿什么赡养你,我的父母
编者按我们回家吧!
第五篇 三十而立?
5.1 家里蹲
5.1.1 工作不好找,我在“家里蹲”
5.1.2 怨女的“四大”执著心
5.1.3 soh0工作的乐与愁
5.2 消费观念
5.2.1 泡沫,难以承担之重
5.2.2 穷忙与真忙的较劲
5.3 小白领的一月生活帐目
编者按三十而立,从结束啃老开始
第六篇 你准备好做父母了吗?
6.1 生不起?养不起?
6.1.1 育儿帐单明细
6.1.2 孩子?
6.2 爷爷奶奶的育儿经
6.2.1 还是自己教育更放心
6.2.2 乐爷爷的孙子兵法
编者按将责任进行到底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节选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记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80后的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根据不同时期的80后生活现状的情况,针对性的讲述了80后这一批年轻人在进入而立之年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从现下*热的房产、工作到情感、赡养、抚育,以及啃老六个方面入手,集中反映80后对当下生活现状*真实的一面,直指每一个80后读者的内心,面对这些即将发生的事情,你们准备好怎么迎接而立之年了吗?三十而立,还是三十难立?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相关资料
1.2.2 生活需要希望龚戈,1986年生,武汉人。计算机网络专业,工作一年半。2009年在北京呆过8个月,当时月薪是3000元。2009年下半年回武汉发展,现在月薪2300元。刚毕业的时候,他所有的同学大多数都选择了北上或者南下,这个男孩也选择了北京。那个时候,在刚毕业的他们看来,北上北京或南下广州深圳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北京聚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IT相关的大企业,算上广州那边的企业,几乎国内七八成以上的IT产业都集中在这两个地方,当时就觉得干我们这行也只能在那边干,于是想想就去了北京。”龚戈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读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班,所以很快就在一家IT公司找了工作,月薪3000元。和其他刚入行的同学朋友相比,这个工资已经算很不错的了。“我来北京第三天就找到了工作,其实也是当时同学介绍的。我是应届毕业生,工作不好找,即使工作要做的事情我都会,可毕竟我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老板说月薪3000元的时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当时觉得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什么希望都会有吧。”可现实恰恰和龚戈想的相反,他来北京的时候正好是奥运会结束,因为奥运会的缘故,租房的价格自从起来之后,几乎就没有再回落多少。3000元的工资,只能刚刚够他生活所用。“我公司在中关村附近,想找个地铁附近的吧,一个十平方米的房间怎么着也得1200元以上,所以只能往五环外找了个每月650元的单间。可住了没多久,不但没有因为奥运会结束跌下来,反而更高了,于是房东就把房子给卖了。”龚戈后来又换了好几次房子,期间不是没有想过买房。他一直认为,家是必须有房子的,这样才能免去颠簸。2008年底刚来北京那会儿,五环的均价在10000元左右,但到了2009年8月的时候,他住的小区已经到了18000元左右。像龚戈这样希望有自己家的“80后”实在太多了,高额的房价,一边是入不敷出的收入,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北京其实挺好的,我在公司干着也挺顺的,至少和我同学比,我确实是很稳定了,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可是房价实在太高了,我现在每个月房租得花1000元,吃饭1000元,再扣去保险和税之后,工资几乎就所剩无几了。为了尽量住一个便宜的房子,我来的大半年里,换了4次房子。可即使我一个月省吃俭用,一个月攒1000元,一年下来我还买不到1平方米,十年下来我最多也就买得起一个厕所。我买一个房子那得多少年啊?”北京的房价是所有北漂,尤其是“80后”北漂心中的痛。“80后”的他们工作时间短,收入低,可房价和物价却不断上涨,他们逐渐从开始的计划买房变成了持续观望。面对买不起房的残酷现实,他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想法。“我想过了,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即使能买得起房,也得等七八年以后了,但那个时候房价又会高到什么样子?我根本不敢想。除非是买限价房,可这只有北京户口才能有机会。这种政策对我们这样的北漂根本没有作用,有朋友说找个北京女孩在一起吧,可你房都没有,谈什么呢?”龚戈最后还是决定了离开北京,回到了武汉。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北京房价太高,另外就是家人希望他回来。“因为在北京买房根本没有希望啊,更不可能说定居了。家里觉得这样的话,还不如就在武汉工作,起码是在父母身边。家必须是要有房子的,可更多的,我希望是有亲人在身边。“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北京是很好,我知道,在那里发展我以后会很不错,这些我都能明白。尽管我非常喜欢那里,喜欢那里的工作环境,但那没有我的家。我连房子都没有。北京未来的房价谁也说不清楚。这么长一段时间,我真的不希望家里人担心。何况我在武汉如果做得好,也能让家人放心一些。”回到武汉后的龚戈很快找到工作,同样是在一家网络公司,做同样的技术。虽然月薪比较低,只有2300元,但是他却很满意现状。虽然这里比北京的环境差了一些,但是好在他的工作性质没有任何变化,公司情况也相当不错。已经在武汉工作的他,非常看好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将来。“我现在在公司还是做网络技术,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短,所以现在的工资不高。不过,武汉的消费非常低。我以前在北京租一个10平方米单间的钱,足够我在武汉租两套两居的房子了。我现在在家里住,每个月基本都能把钱存下一大半,和以前的月光比,现在经济上我能过得很好。“虽然武汉工作环境远不如北京,但是这边IT业也在持续发展,像一些大企业在武汉也都有自己的分公司。除开北京和广州以外,武汉实际是整个华中地区IT业最集中的城市了,所以我相信在武汉工作其实也算不错了。”说到这些的时候,龚戈有些兴奋了。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现在的环境,也可以说他对现在充满信心和希望。回来工作的半年里,虽然武汉的房价也在飞涨,从最开始的均价每平方米6000元到现在的8000元,但是和北京相比,连五环外的一半还不到。龚戈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个选择当初做得艰难,但是现在却真的有了不一样的结果。采访结束的时候,龚戈谈到自己的工作和未来,依然是一脸的希望和憧憬。他现在在公司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司也开始慢慢让他独立操作项目的运转,他还重新给自己拟定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在北京所没有的。“虽然我回来以后武汉的房价也不低了,可是像武昌和汉阳一些地方是我还能承受得起的。公司目前也准备给我加薪,我想我很快也能负担起自己的房子了。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告诉自己,我要努力,我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有希望,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有我自己的家。我觉得这些离我并不是很远。这就是希望。”2.1.3 三方协议与就业率沫沫,1987年生,女,河北人。中文本科,即将毕业。现在在给一家出版中介网站做实习编辑,没有工资。还在读大四的沫沫从小就喜欢写作,高考的时候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中文系,一心想要充实自己,毕业后能进入文化公司、出版社或者杂志社。现在毕业将近,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一名“蚁族”,她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期盼。“刚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多地考虑过工作的事情。只是一味地有着激情和幻想,想着只要努力,就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跟文化沾边的工作。可是三年很快过去,前不久刚刚拿到空白的三方协议,突然就觉得未来的道路还一点保证都没有……”沫沫大学的四年做过很多兼职,文化网站的小编,书店的工作员,网文的作者,凭借着满腔热情和努力的工作,得到了老板的一致好评。可是当拿着这四张薄薄的三方协议的时候,她还是犯了愁。“实习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收人,可真正谈到转正的时候,没有一家不说人员已满的,可明明又缺人干活。像我们这些应届毕业生谁也不愿要。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会不会就一直找不到工作了,这样一想,就更急着找工作了。”大四是压力最大的一年,一些人选择考研来拖延找工作的时间,一些人选择考公务员来找一个铁饭碗,而像沫沫这样迫切地想找到工作的学生是最多的。这半年大家不停地跑各种招聘会、双选会,可是真正能找到工作的寥寥无几。“招聘会里全是人,工作职位也不少,可是好工作就那么几个,每家公司前都放着一堆一堆的简历。我们没工作经验,又不是名牌大学,很多公司看都不看就把简历扔掉了,好多女同学都急得直哭,可是大家都没办法。有些同学家里有关系,很早就安排好了,看着他们优哉游哉的样子我们更是着急。”工作的去向像山一样压在沫沫心头,班上的同学每天见面第一句就是“签了没”,起床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投简历。看招聘信息、招聘网站、学校就业工作栏已经成为了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先缓缓,可是现在就业越来越难,等缓过这段时间,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又要毕业了。不是我们不想等等看,而是现实不让我们等。很多同学随便找了个单位,毫不考虑就签约进去了,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能适应。但是现实哪里能让我们选择呢?情急之下也就病急乱投医了。”2009年12月24日,受国务院委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报告中称,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平稳。截至2009年9月1日,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基本持平。截至2009年10月底,到各地登记的离校未就业的180万毕业生,已实现就业93万人,占5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1月22日召开2009年度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介绍2009年工作时称,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为什么在如此高的就业率下,为何沫沫和她的朋友、同学都觉得工作难找,甚至找不到工作,而导致这些毕业生们胡乱对待自己的将来呢?工作真的难找吗?“我觉得工作真的很难找,”沫沫在看到这份数据后只是苦笑着摇摇头,“我们学校在招生的时候总说就业率多高多高,可真正到了毕业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儿。我的学长告诉我的是,学校的就业率就是根据我们必须要交的这张三方协议来算的,之后这个工作适不适合我们,我们干多长时间这都不算在这个就业率中的。现在学校也不管分配,也没有什么实习单位给你安排,到毕业时只要交这个三方协议就行了。”关于就业率的问题,实际上早就有人提出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一般学生毕业后除了到某一用人单位就业外,还有继续深造、出国留学以及自主创业等多种选择,因此,把它叫做“毕业去向落实率”或许更准确些。即便是在选择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里面,没有拿到派遣证或就业协议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今年北大有12名学生被通用电气录用,但由于没有争取到北京户口,学校也无法向学生发放派遣证。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要派遣证,而学校在统计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时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旦离校,主动汇报的极少。也有一些学生,比如沫沫的室友小骆,她在毕业的时候因为找不到工作单位,在签署三方协议的时候是随便托关系写的,交上去后学校将会以就业来计算,而她实际上并未真正工作,只能算做是被就业。“我们现在真的很担心三方协议的问题。学校要求我们必须得交,他们根本不管这是不是真实有效的。只有真正解决了三方协议,我们才可能继续准备毕业的手续,可我又实在不想做假。”沫沫谈到自己的问题时,依旧是一脸的惆怅与无奈。
80后生存现状及我们的三十而立 作者简介
周志煌,85男,出版从业者,万恶的图书编辑,居北京,标准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