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2020-05-14 00:00:00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本书特色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内容简介

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研究必须从共时的内外比较人手,归纳区内的各种类型,再和周边方言比较其异同,然后在汉语语音吏方面分析其历史层次。因此,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研究实际上就是方言语音的纵横两向的比较研究。本书是就一个大方言区进行这种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实践。虽然讨论的只是声母的历史层次,其实在许多方面已涉及韵母和声调的特征。因为声母的分合和演变常常是以韵母、声调为制约条件的。不仅如此,讨论声母的历史层次势必还会牵连到词汇的特征,关系到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常用词和非常用词、方言固有词和通语用词、口语用字和书面语用字等等,也常常成了不同语音历史层次的取决条件,而方言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来说,有时,是不可缺少的。本书关于赣语声母历史层次的研究方法是遵循内外比较、历史分析、关照系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语音系统和语音、词汇的系统),并且联系了语言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外部关系,因此,所做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也可以使人们得到关于赣方言的整体特征的认识。可见,研究方法对头了,分析问题就会有新的突破,理论上也可以得到升华。
除了方法科学,本书的成功还在于作者下足了功力。在讨论每个声母现象的时候,本书都能尽量不遗漏地罗列已有的赣语调查材料,努力进行类型归纳,做到言之有据。同时也尽量不遗漏地查检历来学者们的有关分析结论,认真加以比较、权衡和评价。在材料方面,作者从1987年攻读硕士学位时开始就一点一点地调查赣方言,后来参加我们所主持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这个研究项目,赣方言点大多是他参与‘或独力到实地调查的。从那时到本.书成书,真可谓是十年磨_剑,其中甘苦不言而喻。所以,本书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者这十几年的积累。在理论方面,作者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努力做到不论巨细,一一检验。对于初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忽略,对于大专家的结论也敢于提出质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发掘材料和检验理论这两方面的功力,要寻求突破是艰难的。
本书对于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的研究上有哪些突破,当然还有待于各方面的专家们审核。无需在这一篇序文里一一提出。但是,由于我们始终都参与并关注这项研究,还是有不少感触的,希望专家和读者能仔细披阅,多加发掘。这里只就若干较为重要的课题提个头,供大家思考。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目录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方法
1.3 资料来源
1.4 标音说明
第二章 赣语的分布与历史形成
2.1 赣语的分布及其区分标准
2.2 邵武方言的归属
2.3 赣语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赣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的历史层次
3.1 赣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的今读类型
3.2 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类型及性质
3.3 客赣方言“渠辫笨队赠叛站铡”今读的性质
3.4 赣语古全浊声母今读的历史层次
第四章 赣语端组声母的历史层次
4.1 赣语端组声母的今读类型
4.2透定母读h(e/f)型的历史层次
4.3 透定母读1型的历史层次
4.4 端透定母细音读ts、ts1型的历史层次
第五章赣语泥组声母的历史层次
5.1 赣语泥来母今读的分混类型
5.2 泥来半混型与泥来全混型的关系及历史层次
5.3 赣语来母的今读类型
5.4 来母塞音化现象的性质及历史层次
第六章 赣语见组声母的历史层次
第七章 赣语晓组声母的历史层次
第八章 赣语知庄章精组声母的历史层次
第九章 总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节选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是就一个大方言区进行这种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研究必须从共时的内外比较人手,归纳区内的各种类型,再和周边方言比较其异同,然后在汉语语音吏方面分析其历史层次。因此,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研究实际上就是方言语音的纵横两向的比较研究。虽然讨论的只是声母的历史层次,其实在许多方面已涉及韵母和声调的特征。因为声母的分合和演变常常是以韵母、声调为制约条件的。不仅如此,讨论声母的历史层次势必还会牵连到词汇的特征,关系到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常用词和非常用词、方言固有词和通语用词、口语用字和书面语用字等等,也常常成了不同语音历史层次的取决条件,而方言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来说,有时,是不可缺少的。《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关于赣语声母历史层次的研究方法是遵循内外比较、历史分析、关照系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语音系统和语音、词汇的系统),并且联系了语言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外部关系,因此,所做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也可以使人们得到关于赣方言的整体特征的认识。可见,研究方法对头了,分析问题就会有新的突破,理论上也可以得到升华。除了方法科学,《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的成功还在于作者下足了功力。在讨论每个声母现象的时候,《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都能尽量不遗漏地罗列已有的赣语调查材料,努力进行类型归纳,做到言之有据。同时也尽量不遗漏地查检历来学者们的有关分析结论,认真加以比较、权衡和评价。在材料方面,作者从1987年攻读硕士学位时开始就一点一点地调查赣方言,后来参加我们所主持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这个研究项目,赣方言点大多是他参与'或独力到实地调查的。从那时到本.书成书,真可谓是十年磨_剑,其中甘苦不言而喻。所以,《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者这十几年的积累。在理论方面,作者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努力做到不论巨细,一一检验。对于初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忽略,对于大专家的结论也敢于提出质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发掘材料和检验理论这两方面的功力,要寻求突破是艰难的。《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对于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的研究上有哪些突破,当然还有待于各方面的专家们审核。无需在这一篇序文里一一提出。但是,由于我们始终都参与并关注这项研究,还是有不少感触的,希望专家和读者能仔细披阅,多加发掘。这里只就若干较为重要的课题提个头,供大家思考。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相关资料

插图:禹征三苗后,史籍上“三苗”的名称不见了,在南方代之而起的是越族。从来源上看,越族可能是苗蛮的后裔①。关于其活动范围,《吕氏春秋·恃君篇》云:“扬汉之南,百越之际。”②《汉书·地理志》说得更具体一些:“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③学界一般都同意林惠祥(1936:111)的观点:“百越所居之地甚广,占中国东南及南方,如今之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可见,自夏以后,江西地区的居民应为越族。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一般认为,至青铜时代,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文化,为古代百越族物质文化遗存。④从江西境内180余处已发掘的商周文化遗址来看,基本上各处都有几何印纹陶出土。⑤如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地区考古学重大成果之一的江西吴城商代文化遗址,共出土文物900余件淇中就包括大量几何印纹陶,纹饰特别丰富。根据彭适凡(1992:95)的研究,吴城遗址大量出土文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说明它不可能是中原商民族的文化,“而应是与中原商民族有着密切关系的古越族的文化。”以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说明,夏商西周时期,江西地区的居民为百越民族,所以,当时通行于江西地区的语言也应是非汉语的少数民族语言——古越语。 后记 1987年以前我都在江西学习、工作和生活。蓦然回首,离别江西已超过20年。童年时的歌谣已渐变得依稀模糊,惟有那首充满浓郁乡韵的民歌却越来越清晰:“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哕嗨,山清水秀好风光

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中国语言学文库-第三辑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5875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