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为新华出版社出版。
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和颇为深入的社会学观察与人类学访谈,在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展开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观”的变迁等论述,从而为中国的儿童社会学和有关儿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视角。
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目录
序言 周星
**章 导论
**节 变动中的儿童教养环境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迁趋势
三、独生子女问题,还是儿童教养问题?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独生子女
二、儿童
三、儿童观
第三节 本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二、本书所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第二章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城市儿童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
**节 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对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 城市儿童的生活时间表
第三节 城市儿童所受到的家庭照顾和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节 城市儿童的消费结构
第三章 城市儿童的家庭教育
**节 城市儿童所处的家庭氛围
一、北京市独生子女家庭的背景特点家长、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条件
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以决策参与度作为测量指标
三、城市儿童家庭内部互动情况分析代际互动和隔代互动
第二节 谁教育孩子
第三节 教些什么
一、教养与规矩
二、兴趣爱好培养
三、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辅导
第四章 望子成龙:家庭的儿童观
**节 抚养“小皇帝”?
一、爱还是溺爱?
二、为何“侍候”?
三、“小皇帝”的行为
第二节 教育:投资竞赛和管制过剩:
一、智力投资
二、学习管制
第三节 父母预期
一、生活: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二、理想:替自己实现未了的心愿
第四节 男孩与女孩:性别评价
第五节 变迁中的儿童观和儿童的两难困境
第五章 城市儿童的在校教育
**节 学前教育——幼儿园的生活:学校生活的准备
一、幼儿园作为儿童社会化空间的重要性
二、幼儿生活的作息袁
三、幼儿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
第二节 小学生活
一、小学生活的作息表
二、课程设置
三、小学教师眼中的城市儿童
四、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变化
五、学校、老师与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
第三节 儿童初级教育的跨国经验比较
一、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
二、中日两国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对比:20世纪80年代
三、中日两国初级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20世纪90年代
第六章 学校的儿童观
**节 政府与学校
一、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课程改革
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二节 办学理念
第三节 校际竞赛与教学质量
第七章 国家的儿童观
**节 儿童与国家
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儿童及其所处地
二、儿童文学与国家的儿童观
第二节 针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 针对儿童的接班人教育
第四节 超越家庭、超越国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儿童教育
第八章 大众传媒、游戏与儿童观
**节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儿童
一、少年儿童节 目的现状
二、党和政府的指导
三、专业人士在制片上的立场
四、儿童与电视节 目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游戏与玩具的变迁
一、游戏的定义和特征
二、游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游戏的变迁及其影响
四、新的游戏和儿童观
第九章 当代社会转型下的儿童观
**节 中国传统儿童观的诸观念
一、“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把儿童看成一种工具
二、“多子多福”:多胎生育的追求
三、“重男轻女”:性别偏好
第二节 当代社会转型对儿童观诸观念之变化的影响
一、家庭儿童观的变迁
二、学校儿童观的变迁
三、国家儿童观的变迁
四、大众传媒儿童观的变迁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观变迁
一、市场化与儿童观的变迁
二、国际化、城市化与儿童观的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人口增长趋势
附录二:日本社会的低出生率及其社会后效
附录三:2001年北京市各区小学概况
附录四:北京市小学和学前教育规模的变化
后记’
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节选
《国家·独生子女·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根据在北京市进行的较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和颇为深入的社会学观察与人类学访谈,在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展开了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教养环境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儿童观”的变迁等论述,从而为中国的儿童社会学和有关儿童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视角。
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导论从中国开始实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到现在,已经有30年了。如今,在中国政府的这项基本国策的影响下出生的一代人已经进入了成人社会。由于这项基本国策在城市实行得非常彻底,所以,中国城市社会里的独生子女群体和独生子女家庭就成为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基本社会事实①。另外,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这30来年又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变迁的时期。也就是说,人口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交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代独生子女赖以成长的复杂的宏观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中国城市儿童的成长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社会中,与儿童教养密切关联的各个社会实体,如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大众媒介和商业组织等等,在城市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中国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在对城市儿童成长加以影响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可能的社会对策是什么呢?以上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外社会学:者和人类学者的关注,而本书所要讨论的也正是这些最基本的问一题。第一节 变动中的儿童教养环境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社会事实和社会进程,目前几乎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局面,即它们所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处于急剧社会变迁之中的社会环境。在儿童教养方面也不例外。除了国家人口政策的选择造成了独生子女家庭在城市的盛行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城市化本身对家庭人口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城市中的核心家庭占绝对优势,看到了儿童早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投入的猛增,看到了学校作为学龄儿童社会化场所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也看到了新兴市场力量以儿童为对象的商业促销行动。除此之外,具有深厚家庭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也将以世代之问的文化冲突的形式,构筑起当代中国儿童教养环境的文化基础。 在这一节中,笔者将对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儿童教养的宏观环境,作一个全面的考察。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笔者认为,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儿童教养环境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力量就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中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形成意味着独生子女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不仅是人口学意义上的人口转变,更深+层的本质可能在于它所引起的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转变,尤其是家庭结构、儿童社会关系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的预期和行为方式的改变。1.计划生育和
男家 独生子女 儿童观-对北京市儿童生活的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林光江,女,日本人,社会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特任教授。
1989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担任外国专家。
目前。从事中日两国政府间的医学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