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2020-05-14 00:00:00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本书特色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结合这些教育名家的成长经历,阐述了不同名著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特色,批判继承了中外历史上进步的教育思想,对于提高读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所选名著,均为中外教育文献中的精品,同时也兼顾了当代一些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或国际组织对当前和未来教育的各种独到见解,多选名著时间亦延长至20世纪后期。读完《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读者不但可以了解教育理论的历史源流,而且可以了解教育理论在当代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内容简介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由“中国教育名著选读”和“外国教育名著选读”两部分组成。中国部分选取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王夫之、蔡元培、陶行知等十一位教育家,外国部分选取了柏拉图、昆体良、夸美纽斯、洛克、卢梭、斐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乌申斯基、杜威、布鲁纳、赞可夫、埃德加等十二位教育家,撷取这些教育家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教育名著三十余种进行选读。除除单篇外,每位教育家及其著作均有作者就简介、成书背景、内容精要、名著选读等内容。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前言

判断某一著作是否称得上“名著”,应有客观标准,而不能凭主观印象。大英百科全书董事会主席提出了衡量“名著”的六条标准:一是名著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而非畅销于一时;二是面向大众,通俗易懂,而不是为少数专业人士写的书;三是名著不因时代变迁和政治、思想、原则的变更而失其价值;四是名著言近旨远,隽永深刻,一页书的内容多于成本的其他著作;五是名著有独到的见解,能言前人之所未言,言他人之所不敢言;六是名著探讨了人类长期困惑、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认为,“名著”应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行各业的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名著,一类是各个专业领域中主要供专业人士阅读的名著。因为读者对象不同,对名著的要求也不同。前述六条标准中,第二条标准只适用于前一类名著,其他五条适用于后一类名著。本书所选的名著基本上符合后一类的五条标准。它们是中外浩如烟海的教育文献中的精品,是中外教育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深度的、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这些著作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炼,是公认的优秀作品,它们的价值是普遍的、永恒的。读这些名著,不管是否同意或接受作者的观点,你都会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除了‘上述几条名著标准外,我们在考虑本书的篇目时,还特别注意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一原则。因此,我们还选择了当代一些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或国际组织对当前和未来教育的各种独到见解的代表作——尽管它们还有待历史或岁月的考验;同时,本着厚今但不薄古的“入选条件”,我们将选择名著的时间界限延长到20世纪后期,力争做到融古今未来于一体。这样,读者读完本书,不但可以了解教育理论的历史源流,而且可以了解教育理论在当代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
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它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业,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理所当然地受到全人类的关注。收入本书的教育名著的作者并不都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之中还兼有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圈内人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非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往往比圈内人士别具慧眼、入木三分。因此,善于“兼听”的读者必然从中受益。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关于洞穴的比喻,认为接受教育可以把人带出黑暗、愚昧的洞穴,走向理性之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我们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如何才能走出“洞穴”,走向进步呢?
其一,阅读名著要有鉴别眼光。名著是智慧的结晶和源泉,名著的作者都有其超乎常人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为人类的文明、智慧、经验、思想的积累和升华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使世世代代的后人受到启迪和教益。但是,一切历史上优秀、睿智的人物,都有由于时代、社会地位、个人经历等各种因素所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对任何一位名著作者,即使是曾经或仍然声名显赫的大家,也不能盲目迷信。说某一个人的话句句是真理,这是愚昧的宗教式的迷信。名著中也有糟粕。有时,精华和糟粕扭结在一起,难分难解;有时,精华藏匿在满是糟粕的内核中;有时,糟粕又藏匿在闪闪发光的外壳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只是将每本名著的梗概、主要思想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提要勾玄,作为进一步选择、阅读原著的向导,我们没有对名著中的各种倾向、主义、论点和材料一一进行分析、评论、批判。我们相信,读者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有足够的判断力对每一本名著或每一种观点作出高屋建瓴的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作“剥取”功夫。
其二,阅读名著要有序有效。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详细论述了读书要有序有效的含义。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他还在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有序读书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治学应该坚持不懈,不断长进。体现在读具体的著作上,就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未明于前,勿求于后”,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有效读书则是要反复阅读,在遍数上不能打马虎眼,对书中的内容要了如指掌,对名物训诂要一一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就会水到渠成。
其三,阅读名著要有趣有法。阅读的关键是产生阅读的兴趣,强制性阅读,结果并不好。没有兴趣,读过的也忘了,收获也甚少。君不见,在“应试教育”下的急功近利式的强制阅读,已经败坏了不少年轻学子的阅读胃口,使得读书,特别是阅读经典,成了苦不堪言的事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该结束了。然而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阅读名著同样要有趣有法。许多名著篇幅很长,往往需要读好几遍,这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制订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阅读计划。而有些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青年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本书为了方便青年学生阅读这些名著,对作者的经历、成书的背景、著作的基本主题等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名著的思想和学术的价值。我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
其四,阅读名著要认真务实。读书永远是一种寂寥而高尚的精神活动,一个人的素质中*基本、*核心的部分——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是通过读书来体现的。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的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那种认为读书只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为了获取教训别人材料的观点是很不足取的。阅读名著时,必须以虚心的态度去仔细体会,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尤其不能主观臆断或穿凿附会。读书的感觉应像沭浴春风一样,书读多了,就能进入一种自发阶段:每每读到精彩之处,禁不住拍案叫绝;有时看到好书就读,看着看着就入了迷。久而久之,读书会形成一种习惯,可以让人的心灵变得洁净。“拥书自雄”、“腹有诗书气自华”乃至理名言也。
其五,提倡写读书笔记。这是阅读名著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可以摘记其中精彩的句段,就自己确有所感的内容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能使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当然,做好读书笔记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受益终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记》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读名著虽当以自修为主,但有不明白处也需向师友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联系,自会有个人独到的解读与心得。
本书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新科教授、栗洪武教授主编,刘新科教授负责外国教育名著部分,栗洪武教授负责中国教育名著部分。他们邀请了部分教育史专业的研究生参与此书的编撰,旨在实践中练兵,提高青年学子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编撰者的大名分列于每篇之后。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校领导,以及科研处、研究生处和教育科学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谨识
2008年3月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目录

前言
中国教育名著选读
孔子及其《论语》选读
孟子及其《孟子》选读
荀子及其《荀子》选读
《学记》选读
董仲舒及其《对贤良策》选读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选读
韩愈及其《师说》等选读
朱熹及其《朱子语类》等选读
王守仁及其《传习录》选读
王夫之及其《习性诸论》选读
蔡元培及其《教育独立议》等选读
陶行知及其《生活即教育》等选读

外国教育名著选读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选读
昆体良及其《雄辩术原理》选读
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选读
洛克及其《教育漫话》选读
卢梭及其《爱弥儿》选读
裴斯泰洛齐及其《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选读
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选读
乌申斯及其《人是教育的对象》选读
杜威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选读
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选读
赞科夫及其《和教师的谈话》选读
埃德加.富尔等及其《学会生存》选读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节选

孔子及其《论语》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先祖为宋国大夫,由于贵族内部的纷争,逃到鲁国,到他的父亲孔纥时,家族已没落为下级武官。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故他自称“吾少也贱”。但他自幼勤学好问,经常做习礼的游戏。长大后曾做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等小官。自三十岁左右,孔子开始私人讲学,向他请教的人越来越多,在鲁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在五十岁左右,孔子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又升为“司寇”,代理宰相。在他从政期间,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取得外交上的胜利,恢复了鲁国以前所失的领土。但当时鲁国的政局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只做了三个月的司寇,便被迫离开鲁国,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活。晚年时,孔子重返鲁国,叙《书》,传《礼》,删《诗》,正《乐》,修《春秋》,赞《周易》,专门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直至去世。
《论语》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论语》为极其筒约的纪言体。古人以漆书竹简作为编例,以韦束之。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作者简介

刘新科,男,1948年生,陕西扶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出版专著《中外著名教学法述评》、《中外名师学行精华》、《陕西历代教育家评传》、《班级管理概论》、《西方教学思想史论稿》等1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栗洪武,男,1956年生,陕西榆林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大陆项目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去过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等。主要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为中国教育史和老解放区教育。出版专著有《西学东渐欲中国近代教育思潮》、《中国教育发展史》、《少数民族教育是(回族教育史卷)》等十多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朗朗书房·教育史论丛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044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