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声思维法

  2020-05-14 00:00:00  

有声思维法 节选

nbsp;   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广大一线教师投身
教学科研,潜心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作为一名外语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让中国外语教育研究走向世界,让中国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
拥有自己的话语权。2004年,外研社接受吴一安教授的提议,计划出版“外
语教育研究丛书”。这是一套集传授知识和解析范例为一体的普及型丛书,
旨在普及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帮助外语教师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就
教与学开展研究。
  这是一套开放型丛书。我们计划陆续出版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微变化研究法、实验法、叙事法、民族志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
类专著。随着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该丛书会逐步增加新书目。虽
然这是一套普及型丛书,但其撰写并不比专深的学术著作容易。它要求
著者既要全面了解该研究方法本身的理论基础与操作细节,又要熟知普
通教师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的困难所在。它要求著者突出科学性、可读性
和操作性,要条理清晰、例证丰富,做到举重若轻、深入浅出。鉴于此,
精心挑选该丛书的著者也就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本丛书著者均拥有博
士学位,并对自己介绍的研究方法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是以此研
究方法完成了硕士、博士论文,有的是以此研究方法从事过重大科研项目。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关于外语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出版,这些著作为
我国外语教育研究方法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已往出版的专著相比,
本丛书的特点是一书一法、目标明确、叙述完整、操作性强,既便于集
中学习,又便于日常查考。丛书著者具有高度的读者意识,立足于为一
线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力求做到帮助读者排忧解难。
  这套外语教育研究方法丛书囊括了多种研究方法。面对林林总总的
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选择,值得一提。粗略
地说,有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微变化研究法、实验法同属
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叙事法、民族志法则属于近年来兴起的后实证主
义研究范式。两种范式具有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实证主义
 研究范式从研究者获得的实证数据出发,运用量化、质化、统计、分析
等手段,从中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共性规律。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强调
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个体因素的存在,更为重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多以
描述性的方法解读、阐释某现象的缘由。后实证主义不客气地批评实证
主义有夸大科学方法作用的倾向,并显得有些苛刻。面对纷繁复杂的教
学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研究范式?一般说来,如果要研究中国
学生学习哪些语法形式有困难、使用过去时的规律是什么、什么样的任
务*能迫使学生拓展现有的语言水平等这些与语言形式、语言技能相关
的问题,我们应选择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如果要探究中国学习者在外语
学习过程中自我认同是否发生变化、真实交际中双方如何理解对方的意
思等这些与文化、情景相关的问题,我们选择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则比
较合适。
  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来作研究的工具,各种研究方法的出现都有其
合理性、适用性。研究方法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选择和使用是否得当
则很关键。选择哪一种研究方法首先取决于研究目的,其次是研究环境
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当然这也与研究者乐于使用自己擅长的研究方法密
不可分。我们不必刻意或者盲目“追新”,只要是适合研究课题的,就是
好的研究方法。同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研究,用不同
的方法研究同一个问题,其结论可以相互印证,并获得更加深入、全面
的认识。当然,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同一事物所获得的结论,其解释力
也会有差异。
  这套丛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外语教育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希望它的出
版能带动更多的外语教师和外语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科研并大有作为,
为中国外语教育走向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
    文秋芳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2007年11月

前言
  有声思维的调查方法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在
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对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
应用进行系统、详细的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
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领域、应用原则和应用价值;同时,本书以具体的
研究实例,说明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过程和操作方法。
  全书共分八章:**章扼要说明有声思维调查方法的定义和用途;第
二章介绍有声思维调查方法的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第三章
至第六章分别讨论有声思维调查方法在外语阅读、外语写作、外语听力
和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介绍有声思维在外语教学其他研究领域中
的应用;第八章对有声思维研究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行评述。在第三至
第六章的讨论中,本书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演示了有声思维调查方法在
这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书后附有实例研究所使用的原始材料(为了保
持资料的真实性,原始数据中的各种错误均在材料中予以保留),以供读
者参考。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包括高等院校、中小学外
语教师及相关部门的外语教育研究者;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外语专业
研究生学习研究方法课程的补充教材。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许多人给了我这样或那样的帮助,我在此向他
们表达衷心的谢意。首先,我衷心感谢本套丛书的主编、我的恩师文秋
芳教授。文老师全程指导了本书的写作和修改,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和鼓励。
其次,我向我的研究生们和参加有声思维测试的同学们表示谢意,感谢
他们为本书的实例研究提供了有声思维材料。我还要特别感谢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的吴鼎民教授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
的罗仁地(Randy LaPOUa)教授,他们的热心帮助为本书的撰写和修
改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后,本书作者感谢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书
中任何讹误,均由本书作者负责。
    郭纯洁
    2007年秋于墨尔本

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研究中的应用
    在外语学习必须习得的几种基本能力中,听力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在语言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听力是培养外语口语能力的基
础,没有一定的听力水平,就不可能发展和提高口语技能。其次,听力
是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很好的听力,就无法获得丰富多彩的
语言和文化知识。因此,听力研究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
作者重视。
    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有声思维在听力研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帮助人
们了解外语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策略应用和影响听力理解因
素的作用机制等。O'Malley等(1989)是较早将有声思维调查方法引
入外语听力研究的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采用有声思维的方
法调查了11名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受试者的英语水平为中
级。研究者让受试者听一些英语材料,在听的过程中不时地停下来,让
受试者报告他们的理解过程。通过对有声思维材料的分析,研究者们发
现,受试者的听力理解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知觉处理(perceptual
 processing)、切分(parsing)和利用(utilization);有效的听
者(effective listeners)与无效的听者(ineffective listeners)之间在
3个听力策略上出现重大的差别,这3个策略分别是自我监控(self-
monitoring)、拓展(elaboration)和推测(inferencing)。
    本章分4个部分讨论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研究中的应用:1)外
语听力的过程研究,2)外语听力的策略研究,3)影响听力的因素研究,
4)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5.1外语听力的过程研究
}    按照本书第二章所设定的讨论框架,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将外语
I听力过程的研究分为低级过程、高级过程的研究和宏观过程、微观过
l程的研究,并以这些分类为基础,讨论有声思维在外语听力过程研究
 中的应用。
  5.1.1外语听力的低级和高级过程研究
  在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从层次的观点看,外语听力的低级过程主
要指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言处理过程,高级过程主要指外语听力理
解过程中的语用和心理理解过程。
  5.1.1.1外语听力的低级过程
  外语听力的低级过程主要指听力的语言处理过程,通常包括语音辨
认、词的识别、音位句法规则的应用、音调特征的应用、背景知识和框
架的启动、理解和记忆等听力行为。
  .在外语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语音辨认是*基本的过程。每种语言
都有自己特定的发音方法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语言有所区
别。因此在进行外语听力理解时,学习者首先要辨认目的语语音在音频
(frequency)、语调(tone)、音长(duration)、音强(intensity)和觉察度
(perceptual goodness)等方面的特征。
    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外语听力训练中进行词的识别是一项较为困
难的任务,这也是很多外语初学者害怕听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
词的识别主要包括词的划分和词义知识的启动。在词的识别研究中,目
前有3种观点(或识别模式):“兵阵模式(Cohort Model)”(Marslen—
Wilson,1984)、“追踪模式(Trace Model)”(McClelland&Elman,1986)
和“模糊逻辑模式(Fuzzy Logic Model)”(Massaro,1994)。
    在外语听力理解中,应用音位句法规则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语言的实际交流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同化(assimilation)、简化
(reduction)和连读(elision)等语音变异现象。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外
语学习者必须使用一定的音位句法、语法等规则和知识来帮助其理解。
    在外语听力的低级过程中,语音的辨认、词的识别和音位句法规则
的应用主要与听力理解中的词语有关,是词语层次上的理解过程;而音
调特征的应用则主要是针对短语、分句等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过程。
一般说来,音调特征是以短语、分句为单位的,而短语、分句通常被认
为是思想单位(有人认为是短时记忆信息处理的单位,如Chafe,1992)。
因此,音调特征,如语调(intonation)、重读(stress)、停顿(pause)等,
也可以成为学习者理解听力材料的重要线索。
     外语听力理解不是简单的听的行为,要理解所听的内容,学习者必
须启动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语言文化知识、社会认知框架等。背景知
识通常指学习者的概念知识系统(conceptual knowledge system)或图式
(schemata)。外语学习者在进行听力理解时,会启动与听力材料相关的
各种图式,在听力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在外语的听力
训练中,学习者听到的材料大都是具有一定社会背景的真实语料。因此,
要理解这些听力材料,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这些常识通常
指具有一定模式、较为固定或稳定的社会认知框架,学习者必须学会启
动相应的知识和框架。
    理解是外语听力过程的主要目的。所谓理解,是指外语学习者将听
到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或外部世界能够建立有效联系的过程,也就是语
言表达的新/旧信息与自己的新/旧知识形成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互动
关系。    ‘
    记忆是理解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没有记忆,就不可能发生联系
或产生互动关系,因此记忆能力与理解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目前,研
究者通常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这些不同的记忆
形态或过程在外语听力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1.1.2外语听力的高级过程
  外语听力的高级过程主要指听力的语用理解过程和心理理解过程,
通常包括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推理和学习等语言理解的后续过程或行为。
    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是指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学习者对听到的言语行
为(speech act)功能的判断,主要包括对言语行为的言内之意(10cutionary
 meaning)、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meaning)和言后之意(perlocutionary
meaning)的理解和判断(Austin,1962)。同时,在外语听力理解过程中,
学习者也应用会话合作原则(Grice,1969)中的基本准则: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品质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ation)和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来判断和推测
说话者的意图。



有声思维法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189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