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2020-05-14 00:00:00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觉醒”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主线,以教育观念、课程意识、教师角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学习方式、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化等概念为着力点,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说课”、“教学案例的撰写”、“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等为载体,通过设置“一线心语”、“案例解析”、“专家视点”和“相关链接”等板块比较全面和通俗地阐述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等关乎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知识。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目录

绪论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专业成长
**节 新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及其构成要素
一、新课程实施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
二、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的涵义
三、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与专业成长
一、教师课程意识迷失的课堂表现
二、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策略
三、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章 教师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
**节 新课程呼唤现代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终身教育的理念
三、教育创新的理念
四、教师专业化的理念
第二节 新课程的挑战与教师角色转变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
二、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案例解析】 观念一变天地宽
【专家视点】 教师角色的四种隐喻
第二章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节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价值观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三、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线心语】 课程改革绝不是削弱基础知识
 第二节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面面观
 三、基于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分析
 【相关链接】 对传统教学过程认识的超越
 第三节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及其功能
 二、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三、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对象维度
 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举例
 【一线心语】 成长记录袋:体验成长过程、享受成长快乐
评价反思:对不起,老师不是故意的
第三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三维目标的整合
 **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及其分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观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举例
 【案例解析】 课程资源不能成为“摆设”
 第二节 课程目标的内涵与教学目标的整合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二、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三、课堂三维目标的表述与整合
 【案例解析】 科学家面临的道德审判
第四章 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节 自主学习的特征和指导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二、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三、课堂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线心语】 自主学习的“浅”与“深”
 第二节 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操作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一线心语】 合作学习的“伪”与“真”
 第三节 探究学习的要素和组织策略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
 二、解读科学探究
 三、探究学习的组织策略
 【一线心语】 探究学习的“形”与“实”
 【案例解析】 探究学习的意义在于发现与创新
第五章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理论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历史进程
 【相关链接1 国际上六种教师培养范式
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发展阶段
【案例解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二节 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赋予教师专业发展以新的内容
二、新课程赋予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利
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
【专家视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话途经
第六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草根”路径
**节 教师专业成长之“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发展及其分层
二、新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三、新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分析
  【案例解析】 “物体浮沉的条件”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师专业成长之“说课”
  一、说课的内涵与类型
 二、说课的表述形式和表述内容
 三、说课应遵循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四、如何评价说课
 【案例解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第三节 教师专业成长之“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教学案例的涵义与特点
 二、撰写教学案例的意义与策略
 三、教学案例的写作模式
 【一线心语】 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定风波》教学案例
 第四节 教师专业成长之“校本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发展与本土化历程
 二、校本行动研究的涵义与特点
 三、校本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与实施案例
 【一线心语】 微型课题研究:走向师本的教研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沈建民,1965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已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月刊》、《物理教师》等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高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专著1部;参与编写《(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袁运开,蔡铁权主编)、《中学科学教学论》(陈志伟,陈秉初主编)两部。科研成果“面向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习策略系列化研究”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层次化研究”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现主要从事有关面向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与课程资源、新课程与教学设计、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与校本行动研究、新课程与教师课程意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202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