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周,中国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在地震发生现场对受灾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走访。本书是据此所做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调查报告,主编沃建中为心理救援队的专家组组长。
调查报告主要探讨了5·12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总体特点,其中包括认知能力、自我效能和人格特点等心理特征的变化;灾后心理危机的群体差异比较,包括青少年、成人和支援者三类群体的差异比较;灾后不同受损程度群众的心理危机状态比较;灾后受灾者的人格,注意力、兴趣、自我效能对其不良情绪的影响;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的年龄特点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心理危机的特点和表现,以及不同心理特征对不良情绪的影响。这为进一步对灾后心理危机进行准确评估并制订合理的干预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国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数据和依据。
此书是5·12灾后**时间赴灾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调查的研究结果。其中,以大量数据结果呈现的直观比较和差异研究,具有很高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价值。
中国红十字会的直接领导和专家队伍的强大背景,在灾后**时间的有效取样和比较研究,使本书获得相当的权威性。对于相关国家政策制定和机制建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目录
**章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及实施的步骤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及干预案例
四、此前研究的缺陷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地震灾后群众心理危机总体特点
**节 5·12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四、调查步骤
五、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受灾群众的不良情绪状态
一、抑郁情绪的分析
二、孤独情绪的分析
三、恐惧情绪的分析
四、烦躁情绪的分析
五、愤怒情绪的分析
六、焦虑情绪的分析
第三节 受灾群众的生理不适应反应
一、身体不适应分析
二、睡眠质量
三、饮食状况
第四节 灾区群众认知能力与自我效能的变化
一、注意力
二、兴趣
三、自我效能
第五节 受灾群众应对方式
一、强迫行为
二、回避行为
三、漠然行为
四、闩杀的特点
五、自罪感
六、退避行为
七、幻想行为
八、自责行为
九、求助行为
十、合理化行为
……
第三章 5·12灾后不同程度受创群体的心理状态比较
第四章 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的年龄特点
第五章 5·12地震灾后心理危机的群体差异比较
第六章 不良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七章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节选
**章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二 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技术及实施的步骤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目前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换模式。在干预的早期阶段主要应用平衡模式,干预后期可以应用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换模式。三种模式为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基础。
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又称平衡/失衡模式,适用于处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危机状态下的人由于原有的常规方法和应对机制都不能解决当前的特殊问题.因此其心理或情绪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无法控制自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干预者的工作重心是努力稳定受害者的心理和情绪.使其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适用于危机已经稳定下来并接近于危机前平衡状态的干预阶段。认知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错误的思维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非合理和自我否定成分,从而重新获得对事件的理
性认识及自我肯定,并自觉控制目前存在的危机状态。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和认知模式一样,也适用于危机状态已经稳定下来的干预阶段。该模式主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人总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危机的干预不仅要考虑个体内部因素也要考虑外部因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把受灾者的心理资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从而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去解决当前遇到的危机问题。
……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
沃建中,心理学博士,环度智慧智能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十几年来,已成为国内影响人数最多、授课频率最高的教育专家之一,并应邀到美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大、中、小学做研究与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与脑功能发展、个体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专著或主编的丛书及教材达73部,发表论文]00多篇。]999年,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心理学科唯一);著作《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获得北京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2003年,主持“儿童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研究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心理学科唯一)。
所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九五”和“十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其成果已经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推广运用,受益人数达500多万。曾应邀到上海、重庆、深圳等25个地区举办讲座千余场,并亲自深入学校、企业培训指导,获得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