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碳泄漏的法律规则: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环境资源法学丛书。碳泄漏问题源于《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碳减排义务的不均衡分配,其本质上是一种以环境保护为名的贸易保护措施。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因此更应当关注碳泄漏背后的相关贸易问题,并通过法律的手段加以应对。本书围绕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深入分析碳泄漏的本质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法律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方面提出应对碳泄漏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碳泄漏的法律规则: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内容简介
深入阐释碳泄漏问题的本质及相关法律问题,系统挖掘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与实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碳泄漏的法律规则: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目录
导 论
一、气候变化是个“伪命题”?
二、争论背后:各国减排承诺的博弈
三、“不确定性”与法律应对的必要性
**章 碳泄漏法律规制的基本范畴
**节 碳泄漏的内涵与外延
一、碳泄漏的产生及其概念
二、碳泄漏的本质
三、碳泄漏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碳泄漏法律规制的逻辑基础——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一、碳排放权的二重性解构
二、碳排放权既是生存权利也是发展权利
三、碳排放权既是环境权利也是经济权利
第三节 碳泄漏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一、能够应对国际碳排放责任的分配不公平
二、能够平衡碳泄漏中存在的多方利益冲突
第二章 碳泄漏法律规制的理论依据
**节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内涵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概念及发展
二、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理解分歧
第二节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一、共同责任体现了实质公平
二、共同责任体现了共同福利
三、区别责任体现了社会分工
四、区别责任体现了矫正正义
五、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体现了利益平衡
第三章 典型国家和区域应对碳泄漏的做法
**节 美国碳泄漏的立法现状
一、东部各州的区域减排制度与碳泄漏的防范措施
二、西部各州的区域减排制度与碳泄漏的防范措施
三、州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四、联邦政府的碳泄漏法律应对措施
第二节 欧盟应对碳泄漏的立法现状
一、免费配额分配制度
二、配额拍卖制度
三、替代性的方法
四、边境税调整制度
五、欧盟防止碳泄漏的制度评价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举措
一、印度
二、韩国
第四章 碳泄漏的国际防范:WTO规则下的因应
**节 碳壁垒的产生、发展及法律评价
一、碳壁垒的概念及特征
二、碳壁垒的实践基础
三、碳壁垒的未来趋势及评价
第二节 碳关税与WTO的适应关系及中国应对
一、碳关税的功能和法律属性
二、WTO规则对碳关税的适用性问题
三、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
第三节 碳标识制度的法律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碳标识的概念及发展
二、碳标识制度的法律评价
三、碳标识制度的中国应对
第五章 碳泄漏的国内应对:构建新时代低碳法律制度体系
**节 理念调整与制度完善:能源法的生态化及体系化
一、低碳背景下的能源法发展现状
二、能源法的低碳化
三、能源法的体系化
第二节 构建与创新: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规制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
三、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规制进路
第三节 调整与完善:外商投资环境准入制度
一、外商投资环境准入制度的理论意义
二、外商投资环境准入制度的发展现状
三、环境准入制度与WTO规则的协调
四、环境准入制度的完善路径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与论文
二、英文著作与论文
新时代背景下碳泄漏的法律规则: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姜明,女,江苏兴化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2015年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入选教育部“双千计划”。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工程法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多年来致力于环境与资源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并从事经济法、工程法的相关实务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完成其他各类省级项目、政府服务项目二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