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法治新时代-我的治学理念和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治三老”之一的李步云教授论述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问题的专辑,围绕法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发展民主四个方面的议题,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历史必然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跨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改革、发
迈向法治新时代-我的治学理念和实践 目录
序言
**章 法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我的治学八字经
二、法哲学为法学研究提供智慧
三、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四、摈弃"五个主义" 中国法学60年反思
第二章 依法治国
一、论以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的里程碑
三、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对立
四、法治概念的科学性
五、现代法的精神论纲
六,良法之真善美
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
八,依法治国重在依宪治国
九、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里程碑
十、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十一、司法独立的几个问题
十二、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刻不容缓
十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十四、论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十五,党委审批案件的制度需要改变
十六、法治中国的十项标准
第三章 保障人权
一、社会主义人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二、人权制度与理论的历史发展
三、人权的主体
四、人权的内容
五、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六、论人权的本原
七、论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
八、再论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九、人权的政治性和超政治性
十、国家主权与人权国际保护
十一、人的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
十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十三、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
十四、发展权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十五、关于信息公开的几个理论问题
十六、什么是人权法
十七、人权实现的义务主体
卜八、人权保障的司法体制
十九、人权实现的社会条件
二十、宪法是人权保障书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发展民主
一,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二、取消国家领导职务实际终身制的意义
三、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
四、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五、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律师制度
附录一(人民日报)专访
附录二专家评论
迈向法治新时代-我的治学理念和实践 节选
《迈向法治新时代 我的治学理念和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书系)(**辑)》: 向与制约,都要由一定历史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的发展程度所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将应然与实然、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予以认识和把握。例如,只要是“人”,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财产状况、教育程度、思想信仰等等有何差异,都应当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这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加以分析:一是人们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或要求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人权状况;二是人们又必须去否定和批判那些本来可以实现,但又没能实现的人权状况。人权的彻底实现,有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同时它又需要无数仁人志士为其实现而不懈奋斗。 人权主体的历史演变,主要有两个发展过程:其一是从古代的单纯以个人为人权主体的状况,发展到近代的人权主体以个人为主,同时又出现了国内集体人权:再发展到二战后人权保护进入国际领域,出现了国际集体人权;其二是个人作为人权的基本主体,经历了一个从非普遍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过程。而后一个过程比前者更显艰难。 公元前5世纪,自然正义观已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开始了人权意识的历史传统。*早使用人权字眼的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认为,根据自然的法则,奴隶和自由民应该是一样的,奴隶之所以成为奴隶,不是因为他们愚笨,而是社会制度和城邦法律所造成的。①当时的雄辩家阿尔西玛达也说,“神使人生而平等,自然并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但是,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与罗马都普遍实行奴隶制,而且这种把人视为工具,可以随意买卖的奴隶制,还得到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肯定,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世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然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隶既属有益,而且也是正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