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手册 本书特色
从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电信诈骗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手册/助农致富丛书》对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按照其实施方式进行了归类整理,针对每种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解析及点评并对如何预防电信诈骗给出了可行的防范方法。《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手册/助农致富丛书》对广大中老年朋友预防电信诈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电信网络诈骗现象篇、电信网络诈骗原因篇、电信网络诈骗预防篇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分析等。
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手册 目录
前言
电信网络诈骗现象篇
一、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一)电话诈骗类
1.冒充公检法诈骗
2.医保、社保诈骗
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4.包裹藏毒诈骗
5.金融交易诈骗
6.贷款诈骗
7.信用卡办理诈骗
8.航空票务诈骗
9.虚构遇险诈骗
10.虚构绑架诈骗
11.电话欠费诈骗
12.电视欠费诈骗
13.退税补贴诈骗
14.“猜猜我是谁”诈骗
15.破财消灾诈骗
16.冒充领导诈骗
17.提供考题诈骗
18.货物预付款诈骗
19.征婚交友诈骗
20.招工诈骗
21.退款诈骗
22.收藏诈骗
23.重金求子诈骗
24.ATM机告示诈骗
25.假药诈骗
(二)短信诈骗类
1.中奖诈骗——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2.中奖诈骗——体彩福彩中奖诈骗
3.中奖诈骗——商家回报中奖诈骗
4.中奖诈骗——虚构“六合彩”中奖信息诈骗
5.引诱汇款诈骗
6.刷卡消费诈骗
7.高薪招聘诈骗
8.贷款诈骗
9.复制手机卡诈骗
10.冒充房东诈骗
11.账号认证诈骗
12.违章罚款单诈骗
13.积分兑换诈骗
14.实名认证诈骗
15.低价购物诈骗
(三)网络诈骗类
1.钓鱼网站诈骗
2.订票诈骗
3.QQ盗号诈骗
4.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四)微信诈骗类
1.“海外代购”诈骗
2.二维码诈骗
3.盗号诈骗
4.身份伪装诈骗
5.集赞诈骗
6.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
7.虚假购物送礼诈骗
8.索要手机号和验证码诈骗
9.帮寻人或求捐助诈骗
10.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11.微信“砍价”诈骗
12.微信红包诈骗
二、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分析
1.发案数居高不下,社会危害性凸显
2.犯罪手段更趋科技化、多样化、准确化
3.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团伙作案,有组织实施犯罪
4.地域作案、流窜作案、跨境作案,打击的难度系数加大
5.行骗对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出现“私人定制”,中老年人更容易受骗
三、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危害性分析
1.三名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导致猝死或自杀
2.巨额财产被骗,民众损失惨重
3.电信网络诈骗偷走中国人的信任感,引发信任危机
4.特殊群体信息被泄露,“艾友”遭遇生存危机
电信网络诈骗原因篇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原因
1.个人信息泄露,成为实施精准诈骗的前提
2.监管缺失不到位,使得电信网络诈骗有恃无恐
3.防范宣传不给力,没有引起对电信网络诈骗足够的重视
4.对犯罪分子处理偏轻,难以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势头
5.“悬空”的实名制,使得犯罪分子易于逃脱法律的追究
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人原因
1.“量身定做”的骗局,有“剧本”有“套路”
2.低成本高回报,是电信网络诈骗猖獗的重要诱因
3.好逸恶劳,走上电信网络诈骗之路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原因
1.被害人的粗心大意,是被骗的重要因素
2.被害人的贪小便宜心理,是犯罪分子行骗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
3.缺乏社会常识,也是电信诈骗被害人被骗的重要因素
电信网络诈骗预防篇
一、电信网络诈骗的个人预防
1.别把废弃手机号当“废品”,以防个人信息被泄露
2.注意日常生活细节,妥善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3.莫名链接莫去点,小心谨慎为上策
4.积累防骗知识,学会识别电信网络诈骗
5.免费WiFi,要小心对待
6.充分利用ATM转账“后悔权”,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7.掌握电信网络诈骗规律,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8.牢记防电信网络诈骗守则,严防电信网络诈骗
二、重点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具体预防
1.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具体预防
2.航空票务诈骗的具体预防
3.“猜猜我是谁”诈骗的具体预防
4.冒充领导诈骗的具体预防
5.QQ盗号诈骗的具体预防
6.办理信用卡诈骗的具体预防
7.“钓鱼网站”诈骗的具体预防
8.中奖诈骗的具体预防
9.代“朋友”购票诈骗的具体预防
10.“高考答案”诈骗的具体预防
11.“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的具体防范
12.银行卡盗刷的具体预防
结语:防控电信网络诈骗,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