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2016年)》旨在系统梳理近年来国际法治的新发展,着重阐述中国在国际法治的各个重要领域所表明的理念、坚持的原则与立场和采取的具体行动,系统展示了中国对促进国际法治做出的重要贡献。书中*部分为中国与国家间关系法治、中国与国际经济关系法治、中国与国际民商事法治,以及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第二部分则集中深入梳理了2016年中国在国际法某些特定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构建和*实践。
2016年-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 目录
**部分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实践综述
**章 中国与国家间关系法治/001
一 中国与国际环境法治/001
二 中国与国际发展法治/008
三 中国与航空和外层空间法治/013
四 中国与网络空间法治/017
五 中国与国际人权法治/022
六 中国与国际人道法/031
七 中国与国际刑事法治/039
八 中国与其他领域的国际法治/048
第二章 中国与国际经济关系法治/061
一 中国与国际贸易法治/061
二 中国与国际税收法治/068
第三章 中国与国际民商事关系法治/072
一 中国与法律适用法/072
二 中国与国际民事诉讼/073
三 中国与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076
四 中国与食品安全/078
第四章 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081
一 中国国际公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081
二 中国国际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092
三 中国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传播/095
第二部分 中国促进国际法治专题研究
第五章 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104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104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105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宗旨和意义/106
四 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107
五 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实践/109
六 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接纳/112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提升中国司法的国际公信力/114
一 树立大国司法理念/114
二 完善公平司法制度/115
三 创新和谐司法方法/118
四 弘扬包容司法文化/121
五 结论与建议/124
第七章 南海仲裁案所涉历史性权利问题的国际法批判/125
一 仲裁庭对有关历史性权利诉求的主要裁决/125
二 关于中国历史性权利主张的认定及对有关管辖权问题的裁决/127
三 有关历史性权利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系的裁决违背了
一般国际法理论和实践/133
四 仲裁庭歪曲中国在南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139
五 结论/140
第八章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142
一 国际规则博弈已成为网络空间的焦点问题/142
二 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144
三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7
四 建设网络空间国际法强国的中国对策/149
五 结论/152
第九章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153
一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起源和现状/154
二 议定书第15条到期后的法律效力问题/161
三 关于中国政府应对策略的建议/171
第十章 反腐败与海外追逃追赃法律合作/175
一 中国参与多边国际公约实践/176
二 中国缔结双边条约实践/178
三 中国政府实践/182
四 结论/185
2016年-中国促进国际法治报告 作者简介
肖永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8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德国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工作。现任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家高端智库)所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兼职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武大国际法评论》主编等职。在中外法学期刊发表论文17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先后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被宝钢教育基金会评为“优秀教师”称号,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文化名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冯洁菡,女,1971年生,广东省茂名市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攻读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学历。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攻读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攻读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1992年9月至1997年3月在湖北北辰律师事务所工作。2003年7月至今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执教,同时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为国际法、知识产权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人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