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刑法哲学-(第五版)

  2020-06-17 00:00:00  

刑法哲学-(第五版) 本书特色

  《刑法哲学》一书是当代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成名之作。它初版于1992年,当时面对着其他部门法学的竞争与挑战,刑法学意欲何为、出路何在?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刑法学研究的学者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对此,当时的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从体系到内容突破既存的刑法理论,完成从注释刑法学到理论刑法学的转变。本书是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刑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就的。作者根据当时所有能够看到的国内、国外资料,建构了本书的刑法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罪刑关系中心论”。作者认为,刑法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反映了作者对于刑法哲学的独到见解。刑法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并非独一无二的,每一种刑法哲学都可以有自己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与深化刑法学的发展。本书作者所勾勒出的“罪刑关系中心论”的刑法哲学体系共包含15个范畴,如书稿导论中的图示,其间的辩证关系涵括了刑法的基本问题,也即本书的逻辑体系。正如作者所言,《刑法哲学》对于他自身是一个刑法学术研究的起点,对于我国的刑法学,也是它在学术发展过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这就是本书所具有的学术史的意义,也是本书作为第5版的出版价值之所在。 

刑法哲学-(第五版) 目录

 导 论
  **节 刑法哲学的价值内容
  第二节 刑法哲学的范畴体系
**编 犯罪本体论
 **章 主观恶性
  **节 主观恶性的嬗变
  第二节 心理事实
  第三节 规范评价
  第四节 主观恶性的阻却
 第二章 客观危害
  **节 客观危害的嬗变
  第二节 行为事实
  第三节 价值评判
  第四节 客观危害的阻却
 第三章 再犯可能
  **节 再犯可能的概念
  第二节 再犯可能的表征
  第三节 再犯可能的预测
 第四章 初犯可能
  **节 初犯可能的概念
  第二节 初犯可能的表征
  第三节 初犯可能的预测
 第五章 犯罪本质二元论
  **节 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
  第二节 再犯可能与初犯可能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犯罪本质二元论
 第六章 故意犯罪
  **节 故意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故意犯罪的法定分类
  第四节 故意犯罪的学理分类
 第七章 过失犯罪
  **节 过失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过失犯罪的法定分类
  第四节 过失犯罪的学理分类
  第五节 无过失责任
 第八章 作为犯罪
  **节 作为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作为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作为犯罪的形式
  第四节 作为犯罪的类型
 第九章 不作为犯罪
  **节 不作为犯罪的嬗变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不作为犯罪的构成
  第四节 不作为犯罪的类型
 第十章 犯罪的附随情状
  **节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第二节 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编 刑罚本体论
 第十一章 道义报应
  **节 道义报应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伦理根据
  第三节 道义报应的实现
 第十二章 法律报应
  **节 法律报应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法律根据
  第三节 法律报应的实现
 第十三章 个别预防
  **节 个别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个别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个别预防的实现
  第四节 个别预防的评价
 第十四章 一般预防
  **节 一般预防的概念
  第二节 一般预防的功能
  第三节 一般预防的实现
  第四节 一般预防的评价
 第十五章 刑罚目的二元论
  **节 道义报应与法律报应
  第二节 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
  第三节 报应与预防:刑罚目的二元论
 第十六章 生命刑
  **节 生命刑的演进
  第二节 生命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生命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生命刑的限制
  第五节 生命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七章 自由刑
  **节 自由刑的演进
  第二节 自由刑优劣之争
  第三节 各国自由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自由刑的改革
  第五节 自由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八章 财产刑
  **节 财产刑的演进
  第二节 财产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财产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财产刑的改造
  第五节 财产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十九章 资格刑
  **节 资格刑的演进
  第二节 资格刑存废之争
  第三节 各国资格刑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资格刑的完善
  第五节 资格刑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二十章 保安刑
  **节 保安处分的演进
  第二节 一元论与二元论之争
  第三节 各国保安处分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保安刑的建构
  第五节 保安处分的修订及其评价
第三编 罪刑关系论
 第二十一章 罪刑关系二元论
  **节 已然之罪与报应之刑
  第二节 未然之罪与预防之刑
  第三节 双重罪刑关系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罪刑关系基本原理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 罪刑关系的基本原则
  **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
 第二十三章 罪刑关系的法定化
  **节 刑事立法的概念
  第二节 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刑事立法的方式
  第四节 刑事立法的技术
  第五节 刑事立法的效力
  第二十四章 罪刑关系的质的个别化
  **节 定罪的概念
  第二节 定罪的原则
  第三节 一般犯罪的认定
  第四节 特殊犯罪的认定
  第五节 刑事疑罪的处理
 第二十五章 罪刑关系的量的个别化
  **节 量刑的概念
  第二节 量刑的原则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裁量
  第四节 量刑的情节
  第五节 量刑的方法
  第六节 量刑的制度
 第二十六章 罪刑关系的现实化
  **节 行刑的概念
  第二节 行刑的原则
  第三节 各种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行刑的制度
 第二十七章 罪刑关系的理论化
  **节 概述
  第二节 行为中心论
  第三节 行为人中心论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上)
  第五节 社会危害性中心论(下)
  第六节 罪刑关系中心论
 结束语
 附录ⅰ 参引书目
 附录ⅱ 名词索引
 后 记

刑法哲学-(第五版) 作者简介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刑法哲学-(第五版)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6633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