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

  2020-06-17 00:00:00  

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 本书特色

  **,以“经济社会规划论”为商标法哲学基础,重新界定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第二,混淆可能性是商标侵权判定标准,认定混淆可能性采用多因素检测方法;第三,在混淆可能性具体适用过程中,应首先注意区分混淆与淡化之间的内在差异,不能杂糅并用或直接以混淆可能性认定方法来认定淡化可能性;第四,虽然我国2013年《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确立了混淆可能性的基准性法律地位,但是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建议将《商标法》第五十七条**项修改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推定具有混淆可能性,除非有证据证明确系不容易导致混淆的”。同时,将五十七条第二项“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的表述删除,修改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 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章 混淆可能性概述
 **节 混淆可能性的法哲学基础
  一、传统商标保护法哲学基础:经济论
  二、商标保护法哲学基础的新发展:社会规划论
  三、我国商标保护法哲学基础定位:经济社会规划论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的概念
  一、商标功能
  二、以商标功能诠释混淆可能性概念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的起源与发展
  一、混淆可能性的起源
  二、混淆可能性的发展
 第四节 混淆可能性的功能
  一、混淆可能性是商标侵权判定的标准
  二、混淆可能性厘清商标专用权的范围
第二章 混淆可能性的判定
 **节 混淆可能性的推定与判定
  一、混淆可能性推定
  二、混淆可能性判定
 第二节 混淆可能性判定:多因素检测方法
  一、比较法上多因素检测方法经验
  二、我国多因素检测方法的内容
  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证明力
 第三节 混淆可能性判定原则
第三章 混淆可能性判定之消费者因素
 **节 理性消费者及注意力水平
  一、司法模式
  二、消费者认知心理与认知行为模式
 第二节 消费者注意力的考量
  一、商品价格
  二、购买行为的持续时间及购物环境
  三、购买频率
  四、购买者专业程度
  五、购买者自身条件
第四章 混淆可能性判定之商标因素
 **节 商标强度
  一、商标强度的内容
  二、商标强度的动态性
  三、衡量商标强度的方法
  四、评估商标强度的证据
 第二节 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含义及认定原则
  一、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含义
  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认定原则
  三、特殊情形下的商标比较原则
 第三节 音、形、义
  一、语音
  二、外观
  三、含义
第五章 混淆可能性判定之商品因素
 **节 商品相同及商品类似的含义及认定原则
  一、商品相同及商品类似的含义
  二、商品相同及商品类似的认定原则
 第二节 类似商品判定标准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商品相同或类似的判定
  一、商品分类表与区分表
  二、商品功能和商品用途
  三、商标强度与近似度
  四、消费群体与消费习惯
  五、销售渠道与销售场所
  六、产品多元化与自然扩张
第六章 混淆可能性判定之其他因素
 **节 实际混淆
  一、实际混淆地位
  二、实际混淆证据类型
  三、调查证据
 第二节 被告意图
  一、被告意图与混淆可能性的关系
  二、被告意图与损害赔偿的关系
第七章 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相关问题的完善
 **节 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的问题及完善
  一、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商标法立法宗旨的完善
 第二节 我国商标混淆可能性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一、我国商标混淆可能性制度的确立
  二、《商标法》第57条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三、我国混淆可能性标准适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 作者简介

张体锐,男,山东泗水人,知识产权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在《知识产权》、《中国版权》、《电子知识产权》、《人民司法》、《学术界》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研究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6731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