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本书特色
从实践中看,冤假错案频发,突出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在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预防错案机制不畅、刑事司法"产品"精度不足、个案处断时间居高不下,以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的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刑事重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92天,这得益于该国案件过滤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本书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本书为在著名刑诉法学者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左教授的首肯并为之作序。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案件的过滤机制》编辑推荐:近二十余年,《刑事诉讼法》虽几经修改,但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冤假错案和久拖不决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策略与措施,但却缺乏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案件过滤(case screening)。国外研究已揭示,运转良好的案件过滤机制能够将“不应追诉”和“不必追诉”的案件及时过滤,从而提升刑事司法的精度与效率。本书以案件过滤为视角,选择了处于极端的两种案件过滤模式,分析主体要素的开放性、目的要素的多元性以及运作要素的独断性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案件过滤机制的实践面向,并如何*终深刻地影响一国刑事司法的精度与效率。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厘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思路、材料与方法
**章 中国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制度
一、 侦查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二、 审查起诉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三、 审判阶段的案件过滤制度
四、 准案件过滤制度
第二章 美国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
一、 提起指控前的案件过滤(precharge case screening)
二、 正式起诉前的案件过滤(preindictment case screening)
三、 正式起诉后的案件过滤(case screening after indictment)
第三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的类型分析
一、 主体要素的差异:国家垄断与公众参与
二、 目标要素的差异:单一目标导向与多元目标导向
三、 运作要素的差异:非独断与独断
四、 我国刑事案件案件过滤机制的具体表征
五、 美国刑事案件案件过滤机制的具体表征
第四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成因分析
一、 机制成因分析的理论框架
二、 中国案件过滤机制的成因分析
三、 美国案件过滤机制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中美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一、 中国式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二、 美国式案件过滤机制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 作者简介
王禄生,法学博士,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在核心期刊发表:《美国"强奸盾牌条款"评析》等8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