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 本书特色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方宇,北京市大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培养实战型新闻人才的典型案例解析,化整为零轻松阅读的媒体从业培训手册。
“封口费”封不住的是什么?“周老虎”*终咬伤了谁?名导之死能否警示博客“大嘴”?红颜一怒给媒体经营带来什么启示?亿元官司对网络著作权保护有何冲击?
我觉得,本书对当今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是“及时雨”,对更广大读者来说是了解媒体报道规范的捷径。它案例典型,文字简明,集知识性和操作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李保东(新华网海外部主任)
懂新闻的人大多不精通法律,懂法律的人大多不熟悉新闻,既精通新闻又熟悉法律的人往往却不善于总结。作者是个善于总结的人,他的这本书用*新报道的案例来指导媒体法律业务实践,做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栗玉晨(《法制晚报》)副总编辑)
本书提到的每个案例,我都看过多遍,这跟我做媒体研究有关,但对于新闻传播法律风险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作者先行一步。我觉得,本书是目前相关研究方面*具实践性的一本专业书,我相信,保护好了我们的记者,也就营造好了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
——黄华(沃华传媒总裁)
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举例说法,回避高深枯燥的新闻学和法学理论,从媒体纠纷:新闻侵权、职业犯罪三个层面入手,涉及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受贿、敲诈、假新闻、商业信誉等多项法律实务,重新审视了媒体采访、编辑、把关、稿酬支付、纠纷处理、广告经营、职业道德、用人制度等操作与管理中的细节,并提出处理的技巧。
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 目录
卷首语 传媒法律风险,怎一个“赔”字了得
**篇 职业犯罪:以负面报道为手段要挟——从山西“封口费”事件说起
**章 公关失守,要敲诈勒索还是遭遇陷害
第二章 退钱不成,是违纪违规还是收受贿赂
第三章 公器私用,记者站怎成了名利场
篇后语
第二篇 假新闻:行走于法律与道德边缘——从“周老虎”被判缓刑说起
**章 包子事件:“露馅”获刑开先河
第二章 院士事件,巨星提前陨落
第三章 “天才”事件,都是网络惹的祸
第四章 郎平事件,假新闻出现变体
第五章 《纽约时报》记者造假之丑闻
篇后语
第三篇 名誉权:以公正报道的名义起诉——从谢晋导演死因之争说起
**章 转载案——“不予起诉”的“非典”侵权
第二章 线人案——“一厢情愿”的一元官司
第三章 调查案——“不翼而飞”的飞来横祸
第四章 链接案——不公开审理的隐私赔偿
第五章 核实案——“权威发布”的“辟谣”之争
第六章 通稿案——死无对证的“骑抢”报道
第七章 判决案——“荒唐”的“黄世仁”与“败诉”的“样板间”
第八章 爱心案——维权不慎官司缠身
第九章 泄密案——身价暴露居无宁日
篇后语
第四篇 著作权:以合法使用的要求索赔——从网络下载的亿元官司说起
**章 广告案——移花接木 责任不同
第二章 外稿案——信源有错 媒体担责
第三章 连载案——君子之约 苍白无力
篇后语
第五篇 肖像权:以营利为焦点辩论——从两个范冰冰之争说起
**章 广告案——女演员减肥 六被告登堂
第二章 失当案——从“飞人”跨栏到恶搞“小芳”
篇后语
第六篇 新闻纠纷:以职业的素养审视——从“谁”说起
**章 患者“跳楼”谁*受伤
第二章 市场锁住谁家大门
第三章 线人反悔谁之“自愿”
第四章 拆迁报道谁在“目击”
第五章 保安抢险谁在骂人
第六章 合理想象谁敢评论
编后语
结语:我有个梦想
参考文献
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 节选
《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举例说法,回避高深枯燥的新闻学和法学理论,从媒体纠纷、新闻侵权、职业犯罪三个层面入手,涉及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受贿、敲诈、假新闻、商业信誉等多项法律实务,重新审视了媒体采访、编辑、把关、稿酬支付、纠纷处理、广告经营、职业道德、用人制度等操作与管理中的细节,并提出处理的技巧。
从封口费说起-谈媒体传播法律风险规避与编采技巧 作者简介
陈春彦,男,1970年1月出生,先后就读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解放军总参谋部、北京青年报社和法制晚报社,历任翻译、记者、编辑、人力资源总监、品牌推广部主任、社长助理等职,现为法制晚报社副社长。
参与或主编过《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人生法律300问》、《汉西分类词典》等书。发表过《浅议中国报业“一城二晚”现象》、《浅议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及对策》、《浅议新闻标题及图片中存在的歧视现象》等论文发表的翻译作品及新闻作品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