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2020-06-18 00:00:00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内容简介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题目: “消费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09bzx069)的终成果。该书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认为“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是消费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塑造过程。以此为切入点,该书关注优选化与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消费时代青年个体的价值类型及转变问题,探讨消费文化下青年的“文化适应”。该书提出,消费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主要表现为“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两个方面。消费文化的流行,加快了日常生活文化化、审美化过程,推动了青年个体在主体性、自我实现方面的文化现代性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消费主义也不断强化资本、品牌、符号、影像的塑造作用;通过优选化、中国社会转型的新结构,形成当代青年对生活方式、个人身份、成功、地位区隔的价值认同、价值冲突与选择。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主要的理论解释工具:文化社会学
二 本书关注消费文化、现代现象与中国青年现象的关联
三 本书的一些基本思路
四 为什么关注“消费文化中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问题?

**章 消费文化的定义、基本性质及价值分析
**节 消费文化的定义与解读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自由精神与特性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价值观

第二章 消费文化与文化现代性
**节 “文化现代性”的理解
第二节 战后欧美青年运动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结束“文革”,与消费文化相联系的文化现代性的兴起

第三章 基于“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视角的意义
**节 “消费主义”的发展与“消费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基于“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视角的分析

第四章 文化现代性:消费文化与青年价值观的建构
**节 消费文化、现代现象与中国青年现象的线索
第二节 文化现代性:消费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价值建构
第三节 文化现代性:消费文化下青年文化身份的再建
第四节 文化现代性:代际关系中的“成功认同”与“意义认同”

第五章 “消费主义”社会——文化结构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节 向“消费主义”的转型,进入了生产“消费者”的时代
第二节 “消费主义”改变了以往社会化的内容
第三节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是一套新的编码系统
第四节 个体化:“消费主义”结构化下的自我认同与选择

第六章 亚文化:消费文化中“文化现代性”的经验研究
**节 亚文化、文化现代性、后亚文化实践
第二节 校园亚文化:大学生“文化接受”中的自我转变
第三节 “娱乐至死”的可能性?流行亚文化影响下的价值取向——基于对中学生消费与流行喜好状况的调查

第七章 “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的社会性别意识
**节 嵌入性别社会化中的“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第二节 对当代青年的消费观、恋爱观的变化的分析

第八章 消费文化的阶级基础与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认同
**节 文化现代性与消费文化的阶级基础的讨论
第二节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及后革命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城市发展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扩展
第四节 消费文化影响下青年“中产化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

第九章 空间的叙事:消费中的价值联接与体验
**节 苏州观前街:流动性、文化记忆与联接
第二节 新购物场所与“重写现代性”——以在南京宜家购物为例
第三节 空间距离、权力与认同——仙林金鹰奥莱城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十章 朝向“文化的全球化”:扩展与问题
**节 文化转型与跨文化学习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的讨论
第三节 朝向全球化:被全球化改变的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与价值转变
第四节 文化全球化与后民族空间下的青年文化适应问题

第十一章 消费文化下“后现代主体”现象与文化价值建构
**节 “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是我们当下的体验
第二节 消费文化下的“后现代主体”——一个存在主义的分析角度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文化自觉”与审美现代性
第四节 回到“文化”“常识”的认同,重构审美主体

参考文献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节选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一)文化现代性是一种以个体主义为基础的自我状态  文化现代性是一种以个体主义为基础的自我、人性、个性的状态。消费文化的兴起对于社会、个体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对于社会来说,消费文化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明、生活方式的现代性的形态,这也是一种“文化现代性”的状态。它不是中国革命时代说的那种思想觉悟,它是一种以个体主义为基础的自我、人性、个性选择的状态,是一种不断自我追求、接受变化的个体体验。它是以世俗的、物质的符号体现出来的现代性的理性化、世俗化,包括艺术、或流行的审美过程。  从经典思想史的角度,文化社会学是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开始的。不同于英法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齐美尔关注现代性的文化层面。齐美尔没有站在什么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谈问题,他观察了都市生活风格化,研究了都市中的时尚现象。齐美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看到了这是一个主观形式过度发展的时代,无奈的主体希望找到一个表达自我与变化的方式。时尚(这是消费文化)帮助人们体验了一种自我的追求,时尚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性文化的表达。在今天的中国,消费文化通过新媒体,手机上的一个自拍像、一款新时装、一首流行歌曲,帮助人们找到“在场”“短暂”、有价值、有体面的自我感觉,消费文化中的“文化现代性”存在于这样一个层面。它反映了现代性中人的主观性的一面,人的主体性的感性要求、欲望。  在一个货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用高雅文化来批评大众通俗文化的粗劣,只是一个方面。齐美尔强调的是文化现代性的主体体验,他用对时尚现象的抽象分析表达了人在消费文化中渴求的或体验的东西。  齐美尔认为,模仿“时尚满足了人们社会依赖的需要;它把个体引向大家共同的轨道;另一方面,它也满足了差别的需要、差异倾向、变化和自我凸显”的需要,“正是这种变化将今日时尚打上一种相对于昨日和明日时尚的个性化烙印,而且也是因为这些事实:时尚总是阶级时尚”①。他认为,时尚是一种生活形态,它同时体现了社会均平化的趋向和社会分化的趋向。这就是都市社会的资本化的经济社会结构。  齐美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德国城市生活的观察,正是中国当下所经历的。在中国,替代了以前的革命时代的禁欲主义、苦行僧式的说教,消费文化成为一套新的语言与生活方式。消费文化的发展借助于新技术手段,如电视、互联网、淘宝网购物、手机微信的普及而传播,加快了中国摆脱农民化、乡村化、革命化生活方式的进程,激发起新的个体的激情与渴望。  消费文化中的文化现代性正是这样一种状态。它是一种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中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它给“主体的自我”的怀疑、成长,提供了机会。这里面是一个被扩大的价值世界,在理解消费文化所包含的自由精神及特性时会涉及这些。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  审美现代性是文化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常生活的文化化、审美化是当代消费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大众消费时代,渗透在新时尚、新风格、新体验的日常审美生活,是由丰富的消费文化制造出来的,并且当代人就处在这种生活方式的风格化之中。  阿多诺当年对大众文化的完全否定性的批评中,忽视一种大众的需求,即普通人对日常生活审美多样性的要求。他没有预见到消费时代的大众消费文化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不可遏制的趋向,他没有看到传统的、神圣时代、精英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正在被世俗的、日常的、普通人的生活时代所取代。大众消费时代开拓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审美的合理性、可能性、现实性。以往的神学时代、传统时代占主导的是神话审美、宗教审美、英雄史实的审美,包括像中国“文革”中那种领袖崇拜的革命审美。市场化带来了世俗化进程。走向消费时代后,随着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客观物体的象征意义或文化方面已经逐渐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形成了独特的系统”,审美风格越来越呈现个体化、日常生活化、多样化。  ……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作者简介

  扈海鹂,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多年从事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哲学研究》《国外社会学》《人民日报》海外版、《青年研究》《学术季刊》《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人文杂志》《浙江学刊》、美国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加拿大《文化中国》等杂志、报纸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性著作:《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视野中》(上海人民出版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消费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消费文化文化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7621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