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学术小传(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术小传》的**辑, 总共对41位顾问的学术成就做了介绍, 此外附有9篇对其中几位学者的访问纪实, 从侧面呈现了这些学者的学术观点和人品精神。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学术小传(第一辑) 目录
陈瑛
陈荣照
陈先达
成中英
董乃强
方克立
冯达文
冯天瑜
葛荣晋
郭齐家
黄济
黄钊
黄明同
贾顺先
李申
李锦全
李学勤
刘宗贤
楼宇烈
蒙培元
牟钟鉴
潘富恩
庞朴
钱逊
汝信
宋荣培
王殿卿
王赓武
王廷信
吴光
相从智
许抗生
许全兴
羊涤生
余敦康
张立文
张岂之
周桂钿
周继旨
朱仁夫
祝瑞开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学术小传(第一辑) 节选
《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学术小传(第1辑)》: 冯天瑜生长在辛亥首义之城武昌。小学和中学就读的武昌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和华师一附中,都是名校。20世纪50年代的中小学教育,课业负担不重,少年冯天瑜得以在课余时间尽情地徜徉书海,广博地吸取各方面知识。而母亲张秀宜就职于湖北省图书馆,更为他提供了特别方便的阅读条件。每天放学之后,他就来到图书馆阅览室,《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说唐》等一路读下来,兴味盎然。初中以后,俄罗斯、法国、英国文学特有的魅力磁石般地吸引了少年冯天瑜的注意力。大师作品展现的一个又一个广阔、深邃而又新奇的世界,给他带来无限遐想。尽管以后很少重读这些名著,但是早年从中获得的对于中西文化的感悟,大有益于日后冯天瑜对于社会历史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少年冯天瑜特别喜欢读各类游记和地理书。足不出户,就可以遍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深入亚马逊热带雨林,穿越撒哈拉沙漠戈壁。他常常沉迷于研究各种地图,以至于可以随手绘出中国各省及世界各国的版图轮廓,如数家珍般地罗列各省、各国的面积、人口、山川、物产、趣闻。这种生动而具体的空间感的培育,对于冯天瑜日后成为著名历史学家,也有特别意义。这是因为,历史总是在特定的空间之内运行。史家必须同时具备清晰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意识,才能真切把握人物、事件的质地感、度量感,才能对研究对象怀抱同情的理解。 青年冯天瑜走上文史研究的人生之路,与父亲冯永轩的引导教诲有着直接的关系。冯老先生是一位历史学教授,早年就学于文字学家黄季刚先生。后又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毕业后辗转各地任教。老先生性情刚直,宁折不弯,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农场劳动。父亲政治上的厄运令高中生冯天瑜心情严重抑郁,只有忘情于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中,方能暂时解脱。1960年初,高中毕业前夕,三哥冯天璋又因莫须有的“反革命”罪名含冤下狱。父兄的“严重问题”显然断绝了冯天瑜投考理想大学和专业的可能性。无奈之下,他暗暗做起了作家梦,而对考大学全然失去了兴趣。同学们备考*紧张的几个月,冯天瑜却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复活》、《白痴》之类的大师作品。高考发榜,他出入意料地考入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大学四年,冯天瑜在学习生物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有大量的时间攻读文史哲类的书籍,并练习写作。 父亲发现幼子冯天瑜喜爱文史,很是欣慰。因为这正好弥补了天瑜的四个哥哥均从事其他专业而带来的遗憾。1960年代初,父亲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心情稍稍宽松,有重操学术的打算,便连续几个寒暑假,给冯天瑜讲授《论语》、《孟子》全文和《史记》选篇。父子对坐,老先生手中不持片纸,不仅逐章逐句吟颂经典原文,而且背诵二程、朱熹等先贤的各类注疏,又联系古今史事,议论纵横。冯天瑜则记录不辍,偶尔发问,父亲又申述铺陈,一一讲解。如此这般,由早及晚。母亲端来的饭菜,常常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大学毕业后,冯天瑜被分配到武汉教师进修学院任教。不久,“文革”开始,学院里的“造反派”、“保守派”斗得不亦乐乎,“逍遥派”无所事事,每日打扑克消磨时光。冯天瑜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便“躲进小楼成一统”,在11平方米的斗室里好好读书。当时可读之书寥寥,无非是鲁迅著作、马列经典,偶尔也有《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私下流传。冯天瑜认真通读了《鲁迅全集》。犀利的文笔之下,鲁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剖析,对历史、文化的独创见解,特别是对“国民性”改造的痛切呼吁,给青年冯天瑜以深刻启发。另一方面,《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则给冯天瑜提供了历史辩证法的生动范本,使他开始受到理论思维训练,并对哲学及哲学史发生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