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化生存:让爱与美升华生命和文学 本书特色
此书集长久文学教养而形成美的言说,依托现实理性而挥洒美学灵性,以爱与美和美学化生存为核心,解说文学中的诸多情趣和象征意味,引导人们进入生活和文学的关系,评说文学作品中的主要精神情景、现实倾向、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循循善诱地引导人们进入独特的文学观念和生存观念,娓娓道出人类整体与个人寻找诗意生活的情趣、感受和必要,体会爱与美向往的浪漫,感受文学转化为生活的情味。
美学化生存:让爱与美升华生命和文学 内容简介
人必须美学化地活着才能从此刻到未来,这不但是人类的天性,而且是人类的很终命运,这个很终命运的核心是爱与美,这就可以简洁地命名我们的命运:爱与美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美学化生存:让爱与美升华生命和文学 目录
导 言 给我们美学化的生存
题 引 人类*终命运的核心是爱与美
一、普遍的美学化生存
二、美学化地活着才能从此刻到未来
三、美学化生存让一切历史成为当代史
四、人类无比的生存理性和生存智慧
五、让我们以另一种观念看生活
**章 爱与美是诗意生活的核心品质
题 引 爱与美永远不会从我们身边逝去
一、爱与美是连结历史与生存的纽带
二、爱与美是有价值生活的核心
三、爱与美是生存和文学的标志
四、爱与美是生存之根和文学之根
五、一切事物都无法替代爱与美
六、一次生命历程就是一场爱与美的叙事
第二章 生活和文学都有爱与美的想象和虚构
题 引 没有爱与美的故事就没有我们想要的生存
一、生存离不开对爱与美的虚构和向往
二、文学与生活共同的美学化方向
三、身无彩翼却心有灵犀的叙事难度
四、生命一直在美学化想象中发生
五、文学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爱与美
第三章 美的智慧荡漾在永恒之水中
题 引 美的智慧庇护的生存和文学
一、所有智慧在爱与美中天一生水
二、人工智能时代能否改变诗意
三、历史有科学与美学两大引擎
四、谁能在短时间内往事越千年
五、共享时代的独特文学品质
第四章 凝视着庄严、崇高和信仰
题 引 爱与美的信仰产生更高生活的敬畏
一、感受爱与美的崇高和庄严
二、爱与美的生活跟理想主义一衣带水
三、想象的情趣和思想的形式
四、美的生命创作爱情作品
第五章 激情生活是爱与美的独特表达
题 引 没有激情生活就失去了生活世界
一、激情生活是爱与美的震撼
二、激情只与诗意和浪漫有关
三、激情有无以伦比的创造力
四、激情生活在平静中意外来临
第六章 飘逸出纯粹和优雅的爱与美
题 引 生命中的纯粹无处不在
一、爱与美的人性纯粹和诗性纯粹
二、在生命纯粹和美学化纯粹之中
三、精雅是纯粹的生活形式和文学形式
四、纯文学的雅俗共赏意味
第七章 浪漫生存是爱与美的无限生活
题 引 真实的浪漫每天构成我们的生活
一、在浪漫飞翔中灵魂相通
二、浪漫生存是独特的现实生存
三、在另一种生活中挥洒浪漫之心
四、浪漫的生命深处有爱与美
第八章 诗性修辞中爱与美的生存愿望
题 引 让身体与灵魂更美好
一、诗性修辞是对生活修辞的发挥
二、诗性修辞让生活重新发生意义
三、爱与美既修饰自身也修饰生存
四、矫正人性偏差和生命错误
五、激发并敬畏爱与美的生活世界
第九章 改变生命和文学必须经历美的历程
题 引 爱与美是每个人*终会经历的生活
一、改变感觉就是在改变经历
二、必然的生命主题和文学主题
三、只有爱与美才能创造爱与美
四、文学立场与生存立场的一致
第十章 情恋之美中的生命之思
题 引 真正的爱情总是改变生命
一、恋人是一个爱与美的神奇物种
二、情恋时刻让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三、不同的情恋会有不同的生活
四、用爱与美去判断情恋和生命
五、情恋与文学更滋养身体与灵魂
六、相爱的人都深藏爱与美的纯真
第十一章 生命奢侈获得的判断与改变
题 引 首先要能判断自己的生活
一、文学的形式要素的意义和情味
二、文学与美学化生存判断分不开
三、让爱与美判断人性品质和文学内涵
四、文学怎么对生活进行改变
第十二章 深入爱与美品质的文学风格
题 引 只有爱与美不会衰败
一、永远屹立的是爱与美的精神命运
二、文学是不变的爱与美的信仰升华
三、好作品怎么拥有了奇幻的力量
四、在文学中观看他人就是观看自己
美学化生存:让爱与美升华生命和文学 作者简介
徐肖楠,著名文学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担任过全国鲁迅文学奖和广东鲁迅文学奖评委,作协理事徐肖楠,著名文学评论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担任过全国鲁迅文学奖和广东鲁迅文学奖评委,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活跃于一线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与批评,对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现象进行及时评论,在多家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批评300余篇,另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多篇,近5年主要有系列著作《将文学转化为生活形式》《从经典气息到时尚风情》《当我们与神相遇:用神性向往改变习性生活》《灵性生存:走向文学与生命的深处》《天空与镜子:广州文学十二家》。
徐培木,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并在该校中国研究系取得硕士学位。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广州信息时报社等国内外媒体担任编辑、记者。长期从事文化策划与研究、英汉互译、新闻采编等工作,累计撰写、翻译、编辑文稿数十万字,发表文学作品与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