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 本书特色
《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由准备性的基础分析;霍布斯的激情说与人性理论;霍布斯的激情说与自然状态;霍布斯的激情说与国家学说;霍布斯的激情说与神学政治;霍布斯激情与政治思想的影响;重估霍布斯的当代价值七章构成。
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准备性的基础分析 ; 霍布斯的激情说与人性理论 ; 霍布斯的激情说与自然状态 ; 霍布斯的激情说与国家学说 ; 霍布斯的激情说与神学政治 ; 霍布斯激情说与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路径方法
**章准备性的基础分析
**节霍布斯激情与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柏拉图:灵魂的三部分与哲学王
二、亚里士多德:理智的欲求与社会动物
三、斯多亚学派:灵魂的疾病与世界城邦
四、阿奎那:激情分有理性与自然法
五、笛卡尔:心身二元论与慷慨美德
第二节霍布斯激情与政治思想的理论生成
一、思想背景
二、生成过程
第三节霍布斯激情与政治思想的方法原则
一、分解组合法
二、修辞学方法
小结
第二章霍布斯的激情说与人性理论
**节霍布斯的思想体系
一、霍布斯的哲学观
二、霍布斯的知识分类
第二节激情的本质与谱系
一、激情的本质
二、激情的谱系
第三节政治哲学的基础:以激情为核心的人性论
一、人性之自然:人要与动物相区分
二、人性之社会:人要与他人相区分
三、人性之道德:欲望乃善恶的尺度
小结
第三章霍布斯的激情说与自然状态
**节自然状态:虚荣自负所致战争状态
一、与传统的决裂:激情的转向
二、**自然状态:激情的安宁
三、第二自然状态:激情的冲突
第二节自然权利:根源于死亡恐惧的权利
一、从自然义务转向自然权利
二、基本自然权利与人的激情
第三节自然法:激情冲突与理性一般法则
一、自然法之基础:死亡恐惧与虚荣自负
二、自然法之目标:寻求和平与信守和平
三、自然法之途径:转让权利与订立契约
四、自然法之德性:正义问题与愚夫推理
小结
第四章霍布斯的激情说与国家学说
**节国家状态:激情之秩序性
一、国家的成因:从相互恐惧到单一人格
二、国家的本质:利维坦的四重恐怖意象
三、国家的类型:人性因素对政体之影响
四、国家的法律:以主权者意志协调激情
第二节主权理论:激情之绝对性
一、主权的革新:将权力回溯至自然激情
二、主权的特性:以绝对之权力驯顺激情
三、主权的运作:用良法为人民求得安全
第三节臣民自由:激情之边界性
一、自由的定义:始于激情的消极自由观
二、自由与义务:从建立主权之目的推论
第四节政治教育:激情之规训性
一、国家的解体:引发叛乱的教诲与激情
二、奖赏与惩罚:规训臣民激情之两手段
三、政治的教育:化被动激情为主动激情
四、新公民科学:保护与服从关系新诠释
小结
第五章霍布斯的激情说与神学政治
**节基督教国家:激情与政治、宗教之同构
一、激情一政治一宗教同构:以恐惧作为纽带
二、启示宗教的政治原理:维护国家的稳定
三、利维坦与教会的关系:教权服从于俗权
四、上帝之国与世俗之国:构建新公民宗教
第二节黑暗的王国:激情与政治、宗教之异化
一、三类根源:黑暗的激情对人天性之遮蔽
二、利益归属:对罗马教会和教皇进行批判
小结
第六章霍布斯激情与政治思想的影响
**节现代之修正
一、斯宾诺莎:提倡所有激情的自然权利
二、洛克:有限政府更利于自我保存
三、休谟:理性是且应是激情的奴隶
四、卢梭:自爱心与自私心是两码事
第二节当代之批判
一、阿伦特:对霍布斯绝对主义的批判
二、福柯:对霍布斯权力理论的批判
三、罗尔斯:对霍布斯自然状态的批判
四、社群主义:对霍布斯个人主义的批判
小结
第七章重估霍布斯的当代价值
**节重述霍布斯政治哲学
第二节霍布斯与现代性危机
小结
参考文献
一、英文部分
二、中文部分
索引
后记
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 节选
《激情与政治:霍布斯政治哲学新释》: 在谈到君主政体是否对城邦的统治有利时,亚里士多德将其拆分成两个子问题:由*好的法律统治还是由*优秀的人统治哪个更好?由一个人统治还是由多数人统治哪个更有利于城邦?一方面,法律绝不会听任激情的支配;另一方面,人的灵魂或心灵又不可能不受激情的影响。既然人难免不受激情影响,那么,其对各种特殊情况还是应通过个人的考虑才会更好。法律作出的是普遍的规定,但不能切合实际情况的变化,容易墨守成规。好的统治者则能够对世事变化灵活处理,但不得不顾及普遍的法律通则。因此,人治与法治应该结合起来看,由*优秀的人(君主)制定法律,法律必须具有权威,仅当迷失目标时才会失去权威。当法律失效时,应该由一个*优秀的人还是由全体公民来决定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单独的个人容易为愤怒等激情所左右,从而较难作出理智的判断。相对而言,多数人比少数人更不容易腐败,不会同时受激情影响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他认为贵族政体比君主政体更好。古代城邦大多实行君主政体,且君主大多做出了光辉的业绩而深受群众爱戴。后来,才德能与君主媲美的人多了,要求参加政治,便形成了共和政体。但他们很快就腐败了,从公共财产中中饱私囊,便自然地转向了寡头政体。寡头政体又产生了僭主政体,僭主政体又产生了民主制。与柏拉图的统治者、军人和生产者划分不同,亚里士多德将城邦成员可分成富有者、贫穷者、中产者三个阶层。中产者*容易听从理性,富有者和贫穷者则更容易受激情和欲望的影响,从而很难听从理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佳政体是由中产阶级执政的政体,这与其伦理学的中道原则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是霍布斯著作中提到的*多的哲学家之一,远远超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霍布斯在牛津大学便研习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物理学。霍布斯的人文主义末期对亚里士多德是哲学*高权威的定见尚无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