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

  2020-06-18 00:00:00  

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 本书特色

李承贵*的《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讲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而言,20世纪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西方哲学即是挑战与机遇的赐予者。面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哲学家们既勇且智犹仁,殚思*虑,对中国传统哲学展开了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与检讨,彰其个性,显其不足,扬其美善,从而形成了既现实又浪漫的哲学景观。这一景观可大致分成五个单元:一是 “中国传统哲学的自我呈现”、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方法”、三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实践”、四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身份”、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现状”。不知它是否能成为引玉之砖?因为这需要玉的光彩来证明;不知它是否能成为引来繁星之爝火?因为这需要繁星满天来支援。

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 目录

导言 **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自我呈现一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1.“德”之大统内的“德”、“智”关系2.走向独立的“智”及其与“德”的关系3.客观知识之“智”及其对“德”的意义4.客观知识之“智”对“德”之意义的新论证5.结语二 《道德经》、《论语》相似项比较1.“不争”观念2.“俭朴”精神3.“报怨”方式4.“均平”意识5.结语三 《老子》“道”的境界意蕴1.观察“道”境界的四个维度2.“道”境界之特征四 儒佛道三教关系探微——以两晋南北朝为例1.相融相摄:儒佛道关系的顺向开展2.相拒相斥:儒佛道关系的逆向开展3.几点检讨五 儒佛二教的交集与分歧——以朱熹对“作用见性”的理解为中心1.佛教“作月见性”说2.熊、牟对“作用见性”的理解3.朱熹对“作用见性”的理解4.几点结论六 中国哲学特性及其对科学方法的设限1.非物质化设限2.非数量化设限3.非心理化设限4.非定义化设限5.非知识化设限6.几点思考七 试论中国哲学的特质1.由研究对象看,中国哲学重人不重物2.由思维方式看,中国哲学偏重直觉体悟3.由学术旨趣看,中国哲学崇尚经世践行4.由解释理路看,中国哲学遵奉生命生机5.由建造境界看,中国哲学追求中和圆融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方法一 由科学玄学论战看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1.风格各异的人生观解析2.人生观解析差异的焦点:研究方法3.科玄论战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地位二 人文主义方法的早期输入及其学术影响1.人文主义方法的输入及其特点2.人文主义方法的应用及其影响三 方东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则与方法1.被认知对象之内容和特点是选择认知方法的前提2.西方哲学方法不宜机械地用于中国哲学研究之中3.知识论、逻辑学方法用于理解中国哲学需特别慎重4.自然科学方法可能导致中国哲学去生命化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实践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身份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现状 哲学的解释与解释的哲学

http://www.00-edu.com/tushu/sh1/202006/258132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