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 本书特色
作为“生活儒学”的代表作,本书致力于儒学的“还原”与“建构”。本书的宗旨在于:既拒绝西化派的立场,也拒绝儒家原教旨主义的立场;对于后现代主义、现象学本身,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采纳其“还原”的观念,但是拒绝其“后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观念。此次出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细化了生活儒学的总体理论结构,增加了五篇作者近年来对于生活儒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 内容简介
作为“生活儒学”的代表作, 本书致力于儒学的“还原”与“建构”。本书的宗旨在于: 既拒绝西化派的立场, 也拒绝儒家原教旨主义的立场 ; 对于后现代主义、现象学本身, 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采纳其“还原”的观念, 但是拒绝其“后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观念。
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 目录
**讲观念的层级(1)
**节等同与对应:定名与虚位(4)
第二节观念的层级(9)
一、海德格尔(10)
二、老子(13)
三、儒家(17)
第三节是、有、在:儒家“存在”观(27)
一、是:判定形而下存在者(28)
二、有:追溯形而上存在者(32)
三、在:生活(39)
第二讲爱的观念(51)
**节性(52)
一、性与情:儒家的形而上学架构(53)
二、性与生:儒家形而上学的本源(56)
三、性与主体性(61)
第二节情(64)
一、人之情(64)
二、事之情(66)
三、生活情感(70)
第三节爱(74)
一、本源之爱(74)
二、本源之仁(95)
第三讲思的观念(100)
**节西方哲学的“思”:认识论困境(101)
第二节中国思想的“思”:爱与思(107)
一、汉语“思”或“思想”的本源性意义(109)
二、思与爱:情感之思(115)
三、思与诗的本源性言说(119)
四、想象·形象·表象:领悟之思(129)
第三节思的建构性:从形而上到形而下(136)
一、形上之思:形而上学的重建(137)
二、形下之思:形而下学的重建(141)
第四讲境界的观念(147)
**节功夫问题(147)
第二节孔颜乐处(153)
一、安乐(154)
二、有所乐与无所乐(157)
三、乐(lè)与乐(yuè)(163)
第三节境界问题(170)
一、自发境界:在生活(174)
二、自为境界:去生活(177)
三、自如境界:回归生活(181)
附论一:汉语“观念”论(190)
上篇观念是念(190)
一、情感之念(190)
二、意欲之念(194)
三、认知之念(197)
下篇念出于观(200)
一、形下之观(200)
二、形上之观(202)
三、本源之观(204)
附论二:生活本源论(214)
**节生活本身:生活之为生活(214)
一、生与生生:生—活(215)
二、生活即是存在(224)
三、生活之为浑沦(230)
四、自然:生活自己如此(235)
第二节本源情境:我们在生活中(237)
一、在生活中(237)
二、人生在世:我们在生活中(239)
三、本源之仁:共同生活(242)
四、本源之物:事情(252)
第三节本源结构:在生活并且去生活(258)
一、生活之为际遇:在生活(258)
二、本源之圣:天命的倾听(260)
三、生活之为超越:去生活(265)
四、良能:本源性的能(271)
五、生活之为自由:在生活并且去生活(274)
第四节生活显现样式:生活方式(276)
一、生活之为显现(276)
二、显现样式(278)
三、生活方式的本源(280)
四、文化、历史、民族的本源(282)
参考文献(291)
增补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
——“生活儒学”问答(295)
形而上学的黎明
——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328)
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
——从我研究儒学说起(342)
中国正义论纲要(356)
国民政治儒学
——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380)
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增补本) 作者简介
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生活儒学讲录》等学术作品多部,主编有《儒学与现代社会丛书》等。